智慧綻放的異彩 / 靖竹
上課的時候,只要是提到有關文化的題材,便會抓緊機會介紹給學生,一旦聽得開心,學生就會說:「老師,乾脆把我們的語言課改成文化課好了。」我們中文教師都痛心於現代孩子的不喜歡文化課程,痛恨讀歷史,但是聽到如此反響,心中頗覺歡喜,也感到安慰,之所以如此這般地旁觸文化題材就是怕在菲國千島長大的孩子完全不懂華夏文化。人是文化的創造者,更是傳承者,想到這裡就想到對學生們所負有的責任,就更想把所知道的教給他們,只怕那應具備的基本文化品質斷了層。
曾聽過這麼一句話:「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是誰說的都不要緊也沒關係,因為該抓住的是它的內涵與重心。因為它印證著另一句話:「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城市。」
這句話讓人聯想到目前全球新聞的焦點「一帶一路高峰會」。千年前張騫在噹噹駝鈴的牽引下,從長安走出了串連東西方文化、商業交流的古道,張騫留在古道上的腳印並未被風沙掩埋,今天中國人以更寬廣的視野,更便捷的交通聯合世界各國做更全面的開拓。「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好!習大大在一帶一路高峰會開幕典禮上如是說。
中華文化是幾千年來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這豐厚的文化底蘊惠及所有炎黃子孫,在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聯通下,也影響了西方世界的文明、歷史和文化。作為生存於同一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與人類,必須和平求共存,更須互利求共贏。十分不解某些國家總是以高姿態凌駕於他國,所有政策必須符合該國之利益,否則就不行、不准,更發聲制裁;帶著兵,開了飛機、航空母艦去人家家裡打仗,這並非援助而是欺人了。
為人處事當以和為貴。就像「千年之約」壓軸曲《太平頌》小朋友們唱的:天得和以清,地得和以寧;穀得和以豐,人得和以生。用包容之心去創造人類的和平共存。想想茶葉原產於中國南方,但中國人並未藏私,經由絲綢之路的輸送,全球人皆得共享,互助互利豈不美哉?
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