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廿四年 / 靖竹
二犬回家時把女兒交給爺爺奶奶,鑽回到他原來的臥室躺下翻書,這是他的享受,看完小睡一會兒,更是他最放鬆的一刻。
前兩三星期,清理房間,明知字紙簍空無一物,可習慣性地瞧瞧。還好瞧上了一眼,才把那本珍藏多年的書,復刊第十一期的《中正學生》撿了起來。隨即打了個電話給兒子,怪他把書給扔了。他冤枉地說沒扔,應該是睡著時把書從床上推到字紙簍了。
打開書,往事如昨,孰悉的人名、文章映入眼簾,細讀學生們的文章,廿四年前的情景歷歷在目。和謝佩華主任、陳錦芳副主任、學生們為每一學年《中正學生》的催生共同努力。封頁、封底在還未進入電腦的時代全以手繪,兩張水彩畫出自吾家雙生兒,二兒畫封底,三兒畫封面,畫面是接力賽中接棒的兩隻手,背景分別為勾勒的校徽線條,和燈火通明的高樓大廈,寓意著即將畢業的同學們把棒遞給學弟學妹了。
該輯的特稿是前副院長,王自然老師寫的《讓我們擁有一個清潔的校園》,是的,清潔美觀的校園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渴望的,多年來校園幾經整修,烈士紀念碑、養浩園、化雨亭的整建,讓校園更美麗堂皇了。儘管廿四年如飛逝去,但不變的是升旗台和樓壁上的校徽、校名和校園中盤根屹立的老樹,它年年脫盡老葉再發新枝,俯視著一批批新生踏進校門,在涼風飛揚中再送出一班班的畢業生,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深愛的校園,而我們《中正學生》更是我們異常珍惜的另一方園地。
在這一塊小園地裡中、英、菲文規範分類,除了刊登師長的特稿和學生們的精心作品外,還有會訊、中英文趣味機智問答等,學生們當年的作文,以及我當時給他們批的評語,還有那一批小小編輯們,都記載著我們為這本學生刊物所投下的心力。學生自治會成員們稚氣未脫的清秀面容,屈指算算,他們如今有的已四十多歲,有的將近四十,這本精彩的學生刊紀錄了一段純真美麗的青春年華,見證了一批杏壇工作者孜孜不倦的精神。
小心地再將它送回書櫥,和其餘《中正學生》歸於一處,想想我捧在手上的那本刊物並不僅止於一本學生編出的校刊,而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歲月。
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