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街童流浪曲
——谈于而凡《街童》
马 峰
雅加达,是热闹非凡的大都市,也是龙蛇混杂的淘金地;有 灯火通明的擎天高楼,也有风吹雨打的木棚矮屋;有油光满面的高官阔佬,也有食不果腹的流浪街童。于而凡,一曲《街童》,吟出了流浪的辛酸,唱出了社会的混 乱。诗人在序中提到,“三十多年前,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经济发展,开始像磁铁吸引全国各地来的盲流。”蜂拥而至的人流繁荣了都市,如影随形的苦痛也四处蔓 延。
诗人以浪荡街童为切入点,对雅加达下层社会生活深入透 视。街童有顽强、乐观的精神,也有油滑、无赖的习气。未来,或许他会成为自食其力的成功者,或许他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失败者,他是独特社会环境的“畸形 儿”。全诗共八节,其形式自由随意,不拘于字数句数的工整,八节的句数分别为“六、四、十、九、六、七、六、九”;押韵则灵活多变,或各节押韵:二、四、 八节分别押“u/ao/an”韵,或几节共韵:一、三、五、六、七节多押“ang” 韵,押韵时而整齐时而松散。诗歌采用多种叙述手法控制画面的跳转,时而以冷静笔调评述街童的生活,时而以街童的“叫卖、请赏”穿梭其间,时而以“谁叫你来 雅加达”的民谣讽刺挖苦,时而以“后母也没母都(首都)狠毒”的谚语警人深思,同时也插入现代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电影主题曲“后母只对自己孩子好” 及传统芭城民歌“查利查利”。诗中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如果对印尼文化习俗等生疏,如果没有诗人以序作解,那么诗的解读将困难重重。
诗的内容深刻,展现了街童不尽的辛酸。前两节描绘街童之苦,“烈日、大雨、人行道、店招牌下、高架桥、烟广告旁”都要“照样”不停的奔波,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所获“总是尘埃和汗珠/总是星斗的屋瓦/还有天桥的床铺”。第三、四节以民谣谚语对苦难调侃,“谁叫你来雅加达?/后妈只对自己孩子好”。第五、六节以轻快基调表现街童之乐,“卖报、聚赌、分赃、求赏”的繁忙欢快场景。第七节,混乱不堪的社会正滋生着街童之恶,“唐人街有乱/百货超市为我们开放/安汶帮挑战/我们要捍卫大哥威望/阿弃毙霍乱/——又有谁来埋葬?”末节,痛诉母都雅加达的狠毒,仿佛看到街童的狞笑,他的未来“好汉梦”便是穷凶极恶的街头霸王,这是一条何等丑恶的罪恶轮回之路!
街童,只是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雅加达,只是人类世界的城市缩影。诗人有强烈的现实情怀,嬉笑怒骂中传达着惩恶扬善的追求。希望警世之语能涤荡罪恶的心灵,期冀善行义举能拯救美丽的世界!
附:于而凡《街童》
序
三十多年前,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经济发展,开始像磁铁吸引 全国各地来的盲流。繁杂的大都会,对流民是机会也是挑战,有人成功更多人失败,于是有了“后母也没母都(首都)狠毒”这谚语,仿佛要与那年卖座悲情电影 “继子的哭泣”主题曲“后母只对自己孩子好”唱对台戏。而讽喻民谣“谁教你来雅加达”也跟着在首都风行一时,与传统芭城民歌“查利查利”比美。
烈日 照样
大雨 照样
照样人行道
照样店招牌下
照样高架桥
照样烟广告旁
三六五三六五
总是尘埃和汗珠
总是星斗的屋瓦
还有天桥的床铺
“谁叫你来雅加达?”
我给候灯老板擦车窗
“谁叫你来雅加达?”
大哥给我泊车金地盘
“请你听这查利查利
歌儿悠扬又惬意”
甜腻的芭城旧曲
掠夺童歌的欢唱
又有谁来鼓掌?
“老板,给个赏!”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孩子只知道
黄连是吞进肚子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孩子不知道
天几时给他下面包?
“后妈只对自己孩子好”
马来老歌怎么一直
在车站地摊茶摊哭嚎?
“报章报章
股市下跌汽油上涨”
谁在街旁赌九九一场?
“报章报章
苏西罗选战打胜仗”
可以把今日猎物分赃?
在这里
我开路引导车辆
“谢谢钱赏!”
在那儿
你矿泉周刊又童玩
“老妈,捧个场!”
一路车患是你我的庆欢
唐人街有乱
百货超市为我们开放
安汶帮挑战
我们要捍卫大哥威望
阿弃毙霍乱
——又有谁来埋葬?
三六五三六五
后母也没母都狠毒
“谁叫你来雅加达?
自己喜欢要自己承担”
不怕——
就算街头霸王
今日把我沾污把身强占
十年后你可看
又是一条好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