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舘的日子()        /

  

南洋商報排字部拾稿員

        1970年,我考入南洋商报(Nanyang Siang Bau)的排字部,成爲一名熟練的晚班拾稿員,月薪一百九十元,當時正處于改革铅印初期。報館總編輯是陳振夏,人事部經理郭隆生,排字部主任胡元狮。報館坐落在亞歷山大路307號。

         這是我人生的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由印務舘轉到報館工作,擴大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的信心,促进了我的文學活動能量,也改善了我的收入。這時期的我,生活更積極,每天閱讀報章新聞及關注副刊的文藝創作                                                                          

        “南洋商報是一份著名日報,稿源龐大,人才濟濟。新闻報道,寫稿是記者配合摄影記者的工作;新闻主次的選择,標题的處理则是编辑的工作。每一版都有頭條新闻,標题要用較大的字較爲醒目;版面的编排,如有圖片的配合,則更加引人注目。最後,每一版稿樣,縂编辑要親自審核。當時版面的编排,文字仍舊採用舊式直排的排法,由上而下,由右至左。標题和臺數不論大小,文字不管幾號,從右至左都形成梯状。當時的花邊新闻或特寫,有時候题目排在文字的中间,形成一种整齊而平衡的版面之美,这种報道文學,很受讀者歡迎。

         由于赶出版时间,排字部的工作要求快而准,少错字,因为少错字,校对的工作就减轻,省却许多改稿对稿的时间。通常一张四百个字的稿,排字房主任有时候要剪成三段,由三个执稿员分别完成后,再由另一位工友在较大的字盘里接稿,待标题接好后再转给排版工友排入大版。大版排好,用油墨手工打印稿样交给校对组去校对,校对之后再将稿样交回排字部,由改稿工友再加以改正。在排字的过程中,有些误区通常会被忽略,尤其是简体字。例如“设有”变成“没有”,意思刚好相反。

      编辑部校對组校對员

         1976年,我以發表過的诗歌、散文及翻译自馬來短篇小説的剪報,以及十多年的排字經驗,考入编辑部校對组成爲晚班校對员,月薪五百卅五元,由于我擁有馬來语文凴,每月資方多發給卅元以示獎勵。當時的校對组主任是張金钿。

         每晚,通常主任要我先校對經濟版的股票成交價格表,接着是赛馬或地方新闻、国際新闻或社論。記得當時正值報館多事之秋,人心浮动,社論是焦點,校對社論時要更加谨慎,通常要再三地加以審核。校對員有一則口頭禪∶“多看一遍,跟错字說再見!”我們暗自發笑,如果没错字請我們幹嘛?多看一遍有時间嗎?

         晚班工作,白天較有時間,我開始為報館的廣告部招徕些廣告,赚取佣金,这時每月收入連同薪金约有两千多元,生活大爲改善,這也是我開始接觸商業廣告活動的時期。同時,我也繼續翻譯馬來文報章“每日新闻”( Berita Harian ) 副刊的一些短篇小説,投稿于南洋商報副刊《青年文藝》,當時的编辑是張道昉。

         1980年,我参加報館内部主辦的编緝考試,考题有三部分需要在半小時内完成:

 

A.  議論文:報纸應興應革之我见(约一千字)

B.    請仔细閲讀,將下列這則地方法庭審訊新闻,打個標题

C.   下面是一則國際新闻,請打標题

         這個笔試雖然只有三則,看似簡單,但要在半小時完成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平時對報纸不關心,對工作不注意,对時事不觀察,就答不出来。我記得题目中的地方法庭審訊新聞是一則错综複雜的案件,只能根據法官的判决詞作爲主题,理由為次。國際新闻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纠纷歷時已久,也只能點出事件的發生是否嚴重性。我認爲,處理新闻要客觀,不偏不倚,而且要對准焦點,讀者要知道的是發生了甚麽事。

         考試结果,我在入选名單之内,非常興奮,但後来便没有下文了。由于南洋商報与星洲日報要進行合幷,成爲南洋 . 星洲聯合早報,簡稱“聯合早報”。通過發行股票,成爲報業控股有限公司,由于部門冗员過多,必須逐步裁員。

         1983年,我属于第五批冗員,由報業新闻工作者俱樂部南洋商報分會代表,經過多次談判,接受應得的遣散费後離開了報館。我在報館服務歷時十三年。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420907
  • 在线: 11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