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语有云:“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峇眼亚比滨海,泥土路居多,低洼地段时常淹水,临海民房多采用浮脚楼建筑。这里民风朴实,没有什么娱乐商场。我的住家靠近顶芭,屋的后面就是一大片海滩,水柳树掩映,渔寮处处。童年的娱乐不是网鱼钓鱼,就是打鸟抓鸟;不是爬树偷采果子,就是爬树偷鸟蛋,或到海边晒鱼排埕看渔妇在检鱼。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去买“鱼初(福建同安话)”就是小又杂的鱼。因为我家养了两只番鸭,杂鱼是餵鸭最好的佐料。母亲知道什么时候那出海撒网捕鱼的老渔夫会划小船回来,就叫我预早到渡头等候。我拿了一隻小竹篮来到小渡头,交上两盾后,老渔夫用一个大木杓往小舱格里砰砰跳跳的鱼虾一舀,就这么满满的一篮杂鱼提了回来。母亲持家精打细算,小红虾、小銀鱼、苏东或墨鱼可佐菜,其他小鱼就给鸭吃,既新鲜又省钱。                                                                                                                      

        每逢初一十五,大潮水掩盖了我家门口泥土路,这是小朋友网鱼抓虾的好时机。你拿畚箕我拿藤筐,往草丛里捞,有时也捞到几隻小虾、小墨鱼或水针鱼。多数时间都在戏水作乐,游泳不需教练,邻家小孩个个都会游泳。

        我们最怕有毒的水蛇,游姿优美、灰白相间的水蛇最多。据说,这种水蛇的皮价钱不菲,是制作手提包的材料。我们采用水柳枝杆制作长矛,矛尖绑紧着约有五寸长已磨尖的小铁支。当游水的水蛇将三角形的蛇头搁在木头上或漂浮的树枝上暂栖时,便会伸出舌尖在探路嗅味道,这时候,将矛尖对准蛇头,轻轻一插,水蛇的头被矛尖插中,蛇身就会往长矛缠卷上来,这时,欢呼声四起,大家乐翻天。

        更刺激的是用老鼠笼抓秧鸡。首先必须到小溪边的草丛,查看有没有秧鸡走过的脚迹。老鼠笼的摆放,笼口要对准秧鸡走来的方向,笼内勾隻活的小青蛙,笼的四周围铺盖树叶和杂草。通常会抓到一隻小秧鸡。

        另一个节目是钓淡水“五支鬚”(福建话,猫鱼),我们用蚯蚓做饵,鱼钩用大头针拗弯,钓线用黑色缝衣线,这些材料,从妈妈的缝衣盒里偷来的。不到几天,整条小溪的大小猫鱼,都被我们钓个精光。

        有一次,肚子太饿了,听到母鸡下蛋后的叫声,走进鸡窝一看,哇!一粒粉红色的大鸡蛋,握在手里还有余温。马上敲开一个小洞,一口气将蛋黄蛋清都吞到肚子里。刚走开,母亲出来找鸡蛋。她转来看去,又摸摸头说:“奇怪,明明母鸡叫过了,蛋呢?”我暗自偷笑。

        还有,钓弹涂鱼的乐趣,屋子下面海潮刚退尽,弹涂鱼就一对一对的从泥洞里爬出来觅食。我们移开地板的小木块,从洞口垂下钓线就可以钓鱼了。这种水陆两栖的鱼很贪吃,我们用小飞鱼的肉就可以钓获上斤重的弹涂鱼。这种鱼会跳,会翻筋斗,叫声“格格咕咕”,很是有趣。

        平时外出,小朋友都是赤着双脚,可在泥土路奔跑如飞。我们去山坡采红毛丹,被红蚂蚁叮得满身发痒。到隔邻小花园,偷采红心番石榴,被屋主又喊又骂,又被老黑狗又吠又追,反而觉得很刺激。偷鳥蛋要懂得爬树,爬树要看是什麽树,树枝易斷的不可攀爬,通常我们会选择大棵的老榕樹,树荫浓密,白头翁的鸟巢较多,发現窝里有鸟蛋,就会拿下来供大家把玩一番。

        我家屋后有大片高脚排埕,专门用来晒咸鱼用的。天气好的时候,鱼亁铺满排埕,又腥又咸的风,数里可闻。细腰的黄蜂纷飞,在咸鱼堆里觅食,可别惹怒了它,被螫的感觉真难受,又红又痒又肿,痛楚要几天后才会好转。

        渔妇戴竹笠和披肩,检鱼都是蹲或坐着的,在烈日下工作,真是辛苦。碰上大丰收,到处都在检鱼,小孩子也跟随妈妈检鱼。最紧张的时刻,忽然乌云满天,刮起大风,收鱼行动迅速展开,有些来不及收好,扫在一堆,用亚答叶覆盖。这些鱼大多数是三牙和鬼头刀鱼,晒亁了分门别类装入麻袋,渔商的管工就会进行秤重及编号,收进鱼寮,准备由海运出口到马来亚联合邦各埠交给指定的批发商。

        在峇眼亚比的街场俗称“帕惹”,祖父曾带我去吃咖哩饭,那香喷喷的卤肉,美味的咖哩汁和爽脆的野菜,至今仍回味无穷。还有,福建式肉骨茶,配上乌龙茶,可谓绝配。猪血面线糊一大碗,又香又热,非常好吃。

        祖父也经常带我去“三伯坛”(真空教),这是戒鸦片烟瘾的地方,地方清幽,花草处处。通常烟客戒烟,通过跪拜、听颂经、静坐和喝茶等形式,逐步解除烟瘾。三伯坛的住持,我们都称他莫莫祖师,听说,这是在清朝鸦片战争后成立的民间结社,老一辈的人有鉴于鸦片烟贻害无穷,遂以真空教教义启发民智。我祖父也拜师,且皈依斯教。每逢祖师诞辰,出钱出力。

        另一个民间习俗,纪府王爷千秋游街,最受孩童欢迎,也是最佳群众节日。四处的渔夫或外出的居民,这一天都会赶回来参加庆祝活动。在市区的古庙永福宫,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每逢神诞吉日,信众拥挤。

        以上这些零碎片段,至今虽逾半世纪,但仍牢牢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526072
  • 在线: 7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