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路 /林锦

 

  这条乡间小路,小时候上学走过,走了六年。长大了出来工作,也走了六年。以后呢?我可不知道。

  许多年前,这条蜿蜒于村子里的红泥路,崎岖不平,两旁野草丛生。下雨天,遍地泥泞。晴天,漫天沙土飞扬。

  路怎样坏,也得走。早上上学,草儿滚着露珠,走过,双脚湿粘粘的,怪不舒服。下午回来,是太阳最威猛最炙热的时候。肚饿口又渴,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赶完这条漫长的路,是够辛苦的。最怕雨天,路上积了黄泥水。雪白的鞋子,找不到一丁点可以踩踏的地方,往往估计错误,踏上看来结实的地面,泥土却深陷,泥浆跟着涌上来。不用说,白鞋变成黄鞋。

  记得雨天时,有些女老师,用塑胶袋裹着脚板,穿上普通的平底鞋,走到学校,才换过鞋子。她们多数是从市区来的,怕脏,也怕苦,所以都呆不下去。不久,学校又换过新老师。

  小时候无忧无虑,上学走路,放学也走路。晴天走快一点,雨天就放慢脚步。偶尔也会埋怨路不好走,但过后便忘了。

数年后,这条路的景观也改变了。

我终于发现,这条路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我家到花园,已有巴士川行,路旁还有行人道。青龙木夹道迎人,路平坦,阴凉。第二段从花园左拐,到一座神庙,是泥路,还算平坦,不过有些路面出现窟窿,有时积水盈寸。第三段从神庙到学校,路狭长,不能通车,向高处蜿蜒。

  走在这三段路上,我时常遐思。

  每天早上,一出门,便走上第一段好路。此时,右有朝阳,路上车子川流不息,行人步履匆匆。路平坦,我于是放大脚步,走着。迎面而来的行人,多数相熟,有些还是以前的学生呢。他们都已成长,步上工作岗位。这段路,在以前,和其他两段路一样,是崎岖不平的。想起以前的路,也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当时,贫穷疾苦,时常无隔宿之粮,每个新学年开始,农历新年已近,莱园便在这时泛滥成灾,旧债未还,还得赊账。最忘不了的是,母亲到处向亲友借钱给我买课本,受尽人们的奚落。现在虽不富有,三餐总算有着落,沿路的乡邻,生活多已改善,逐渐挣脱穷困的伽锁。这是可喜的现象。

  走到第一段路转角的花园,我便放慢脚步,边走边欣赏满园的花草,那些花儿在园丁细心照顾之下,争芳吐艳,红、黄、蓝、橙、紫……朵朵绽放在晨曦中。由于喜欢自然科学,我很注意花草的生态,叶片、花冠和色彩。走到这里,心情顿时开朗。我正当年轻,在人生的旅程上,应该是吐蕾枝头,等待花儿怒放的时候。

  左转后的那一段红泥路,开始难行。晴天时,车子经过,扬起漫天尘埃,令人闭目,令人窒息。一阵午后的赤道雷雨,尘埃落定,却积水处处,要“抛砖引路”,蹑足而行,鞋子、裤管湿了,脏了。是的,面前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许多家长弃华从英,报读华校的学生锐减,减班,裁员,目前过剩的教员,可以调任他校。以后呢?可不知道了。总之,心里蒙上一层虑云,如骤雨即临的乌黑天际。

  想着想着,已经来到那间神庙,步上最后一程,路更加崎岖。严格说起来,这不是路,而是由斜坡上紧紧挨着的亚答屋和锌板屋腾出来的空隙衔接而成。走过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团团转地绕着,气吁吁地爬着,才到达学校。

迎面走来的,是一大片不长草的操场,操场左边的一排锌板校舍,校舍后面无垠的原野。这时心胸顿时开朗,犹如承载满翼阳光的纸莺,朝向万里晴空,展翅欲飞。走到乡间小路的尽头,我将从此步上坦途么?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1937
  • 在线: 7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