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编写写五十年 /林锦
新加坡作家协会于1970年创会,今年刚好50年。
我在哪一年入会,想不起来。不过可以确定的,我的编编写写和作协有密切的关系。作协的旗舰刊物《文学》半年刊在1978年创刊,我的散文集《鸡蛋花下》也在那年被列为作协丛书出版,我当时应该是作协会员。
十年后我担任《文学》第21至28期(1988-1991)的编委。停了两年,又回来当第33至36期(1994-1995)的编委。前8期的主编之一是贺兰宁,后4期的主编是张挥。编委的工作不外是约稿、审稿和校对,大家合作愉快。我至今还称呼贺兰宁老总,是从那时编《文学》开始的。至于张挥,我和他的互动比较多。那段时间作协同时出版《微型小说》季刊,张挥和我都是编委。除了编杂志,我们和几个文友(印象中有希尼尔、林高、董农政、怀鹰、方然等)定期在联邦道一间咖啡店谈论微型小说写作。
张挥之后,我接着主编《文学》第37至40期(1996-1997)。编委包括张挥、君盈绿、皂秋和卡夫。
从第41期开始,作协推出《新华文学》革新号,以季刊的形式出版,1998年至1999年出版了8期(第41至48期)。总编和副总编是黄孟文博士和王润华博士,每种文体设立一个主编,我负责主编散文,由陈华淑协助。
2000年我淡出文坛,偶而写写,没有参与文学活动。事隔十年,我又成为作协受邀理事。无巧不成书,《新华文学》创刊40周年的第89期,刚好由柯奕彪和我主编。如果没有记错,我在1996年主编《文学》时,奕彪在教育学院念书,我曾经向他约稿。想不到20年后和他一起主编《新华文学》(总编是刘瑞金),那是一个非常愉快的经历。
如果没有刘瑞金的《<新华文学>四十年》(第89期),我已经忘记编辑《文学》的大部分往事。
如果没有参与作协等文学团体的活动,也许我不会断断续续编编写写50年。
4.10.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