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背后/于而凡

-- 游欧散记之二

 

我看到了

希腊浮雕敦煌壁画埃及头像

正在细诉人类文明的滥觞

 

可从那残石不平的断裂处

我明明听到

侵略者抢劫的刀削声在猖狂

 

如去伦敦,不去大英博物馆是一大损失。这成立于1753年的综合博物馆,伫立在伦敦市中心,和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博物馆可免费参观,所以日日引来各地游客排长队。馆大门一进,就进到由玻璃屋顶笼罩的中庭院。庭院中心是一座圆形的建筑。博物馆连地下共有八层,划分为古近东馆、埃及馆、希腊罗马等十个展馆,围绕中庭院开展。

浏览整个展馆后,不得不感叹这馆的博大精深!它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因空间限制,对公众开放的大约有五万件。其中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展开的文物个个精华,展现出世界各民族曾有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的最好见证。

展品中,最令人瞩目的当是几件巨大石质文物,其中有古埃及南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胸头石像,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以及中国敦煌壁画。初看者都会被这些顶级古艺术所震撼,也会对尽力保护文物的英国致敬。可当我慢慢细看那石块边缘不平的切割痕迹,心中的不安就惑然萌生。文物的不正来历始终如阴影压胸。

这不安不唯我独有。2017年中开始,澳大利亚艺术历史学家爱丽丝·波克特在伦敦开启了“不安的艺术巡游”。在各个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来个文化导览,启发参与者用全新角度省视博物馆,揭露了英国收藏的世界文化珍宝之殖民主义背景。

大英博物馆的丰富文物,占大部分竟然是殖民时代战利品,19世纪初,抢劫和诈骗成了其主手段。拉美西斯二世胸头像,是1818年通过政治和军事施压拿下;埃及罗塞塔碑,拿破仑战败后英从法手中抢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浮雕,1816年通过割地赔款获得;乾隆皇帝案头爱物《女史箴图》,西周青铜器虎鎣,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在洗劫圆明园时掠走;敦煌莫高窟壁画,1907年斯坦因通过诈骗贿赂看守者,从洞壁割切后偷运买给大英博物馆。

除了壁画,博物馆盗取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它就藏得1.3万件,是中国现存的三倍。中国波罗密佛经最早版本、宋罗汉三彩像、宋明名画、45卷《永乐大典》等都成它藏品。加上搬到图书馆的有6万多种。

大英博物馆长期饱受外界批评,因它拒绝把抢劫文物归还给受害国。多年来希腊政府曾多次和英国政府交涉望能要回藏品,都被婉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面斡旋的建议也给拒。

2002年,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大英博物馆与18家西方知名博物馆发表了“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战争中用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

大英博物馆初建时只有七万件展品,如今已达到800多万件。数字增长的背后是“日不落帝国”的扩张。当人们参观这世界级博物馆时,应该能想象那被洗劫一空的帕特农神庙、只剩失头雕像的埃及庙宇,已成废墟的圆明园、或被割削而变空白的莫高洞壁,从而联想到西方帝国在全球的猖狂。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世界文化和艺术的辉煌史,也是一个个崛起帝国的掠夺史。

在全世界的掠夺中,西方列强破坏了多少文物,博物馆却让它们变为文明保护者。通过占据别国文物,它们摆脱未开化的历史印记,迅速树立起文明形象,也引导了受害国后代对西方文明的膜拜。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2061
  • 在线: 10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