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与克己

 

/于而凡

 

 

罗马教宗在美国国会发言,讨论世界正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他提到,即便是在美州,也有数以千计的人向北迁移,向往更好的生活,寻觅更好的机会。作为移民后代,就要以人道、公正和友爱回应难民,并牢记圣经里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要如何去对待别人

 

听到此语,令人想起中国人熟悉的另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法则出自《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这两个名言,看似意义相仿,实质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要求别人做时,首先自身也愿意这样做。自己做不到,就不能求别人去做。这处事法则,重点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这法则并不能逻辑地推出己所欲,施于人, 因为,这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否命题!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就不能强加给别人。总的来说,是以别人而不是依据我们的意愿作标准。儒家君子文化,归根结底就是克己文化。历史上中国尽管强大过,不曾主动输出其文化传播其信仰。这克己文化,是有其消极性,它很少主动向弱者伸出援手,对世界文明进展没主动贡献,一些重大发明,都是外国人偷师才转达给世界。

 

可是,这封闭文化也有其正面性。克己的中国,历史上从不主动向外扩张,对外战争从来都是他人先挑起。中国长城,就是防卫性文化的代表。

 

现代中国,接受了马列思想,就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积极向大众推广教义,最极端的就是文革期间,霸道横行,抛弃了克己顾人的传统。可是,尽管红色中国拥有向世界推广共产主义的野心,在施行中,它与其共产盟友苏联不同,它只是在思想传播向外努力过,政治军事方面依然严守君子相互尊重。在革命时期还是和平时代,另有一个黄金法则主导中国,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保留克己文化精髓的处世原则,出之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论政策

 

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很快返回君子传统,对别国礼让三份,坚持不干涉人家内政,从不主动评击他国,承诺不第一个用核武器。

 

而受基督教义影响颇深的西方,任何事都以自身为标准,认为好的事物,就要实施于他人。认定的教义,就一定有普世价值,就有责任向世界推广。有这精神主导,西方积极向世界推广宗教,文化,教育,经济与社会制度。西方圣人文化,重点是主动进取文化。这文化有其积极性,它成了许多民间组织在贫困区工作的动力。它也开阔各种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展。

 

另一方面,这进取文化也载有负面性,它引发冲突与战争。就像太平洋对岸美国,就充分发扬其进取精神,把自家制度当普世价值,强令世界施行,又自抬自身为世界警察,随意横行别国领域。干涉他国时,其出发点是义务,从不讲有无权力。不等人犯我,他就要先发制人------入侵伊拉克就靠还没证实的罪名。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0472
  • 在线: 11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