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于而凡

 

 

旅游过的地方不少,特钟情于人气浓郁的城镇。比起自然名胜,更欣赏人工景观。游览了世界各国大都会,就会发现,亚洲虽然拥有许多繁华都市,可是比起欧洲许多城市,普遍还是缺乏了个个性。这种情况让我们不得不作深思索——城市的个性是怎样炼成的?

 

城市的特色,除其人文景观,主要有有其格局与建筑所构成。城市格局,除了历史因素,受地理因素影响最大。地形得天独厚的城市,临海如香港悉尼威尼斯,内陆像重庆,其格局非同一般,一般城市无法攀比,个性天然凸显。

 

格局一般的城市,就靠建筑来显示它个性。好多欧洲城市,像巴黎罗马伦敦,就凭它们具特色的建筑,征服了世界旅人。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世界上这些拥有魅力的城市,都保留相当分量的古建筑,就是这些建筑构成了其特色。有悠久历史的城镇,它的建筑不是单一时代产生,风格就会多元化。而古代文化交流无现在流畅,每地方的本土色彩就会很突出。这些保留古建筑的城市,就显得蛮有个性。

 

亚洲大城市,因为经济发展与人口压力,好多都采取把古建筑拆掉的策略。短短时间内,现代建筑迅速地覆盖全城。作为独立建筑,好多现代建筑确实有很突出的造型,可作为一个群体,现代建筑就会显出其单一的色彩。在历史长河中,现代建筑怎么都是在极短时光中产生,带有明显时代烙印。当今现代化冲击全球,迅速造成一体化,现代建筑的印记,在短短时间内覆盖全球,在世界各地铸造一统的风格。那些以现代建筑为主的城市,就显得千篇一律,缺少了个性。

 

无个性的城市,就算有先进设备,始终无法满足人们精神追求。没有历史厚度的城市,尽管多繁华,总会像无根的暴发富,流于浮躁。人有精神需求,城市也需要精神涵养与文化传承。除了吸纳世界各地的优越文明,还须从本土的历史记忆中汲取。

 

保留记忆,并不是记忆本身有多珍贵,而是没有它,我们将变成失忆者。没有历史的城市,如同无父母的弃婴,失去了应有的自信。巨变的生活,令我们迅速失去好多东西,城市外在形态的记忆性就有其实在的文化意义。健全的城市,应是生长型,而非拼装型,有清晰自然的文脉,有所继承和发展。它留旧却不拒绝创新,不臆造假古董,不乱采古符号去与往日拼接,也不企图模拟外界炫耀时尚。有亲和力的城市,变化中始终保持文化记忆的延续性。

 

德国人塞德利兹、克艾歇尔曼曾尖锐地说:无所顾忌的狂热使北京变成一座没有特色的城市。是的,北京这古都,已渐渐失去它的历史风貌,五十年代建国初期的拆城墙,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拆胡同,把这城市拆得灵离魂散。比起那些封闭式古建筑如故宫,城墙对城市格局与风貌的影响,就更大。而胡同的重要性,除了外在风貌,更是它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内涵。

 

 

失去历史,北京也失去与巴黎罗马媲美的本钱。所以城市筹划者,应吸取北京的教训,学会尊重历史,尽力保护历史风貌,让城市保留它不可重复的历史记忆。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0537
  • 在线: 12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