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话雨/于而凡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写的词,借听雨的场景描写人生。年少在游乐中的狂妄与放纵,中年为生活的劳碌奔走,到晚年当出家人的看破与寂寞,一生的三个阶段,在短短的词句里呈现,令我们为之感叹。

 

一样的雨,听者的岁数与阅历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儿时不知愁滋味,雨来了正好拨水嬉戏;年轻人喜欢浪漫,可以和情人雨中漫步;忙于工作做生意的中年人,雨将带来多少不方便!而老年行动不便,下雨时独自困在家里,寂寞之情随之而来。

 

其实,听雨的心情,除了因为年龄,一个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主因。开摊子的小商贩会因为生计受扰,而厌恨雨季。而务农的村民,对雨是挺有感恩心,古代农民久旱未雨,特地举行各种仪式祭拜天神求雨。

 

雨可以是浪漫可以是凄惨,这就要看我们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说起浪漫写雨的诗,中国现代诗最有名的当是戴望舒的《雨巷》:

 

撑著油纸,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个丁香一样的/结著愁怨的姑娘。。。

 

诗人描绘的巷子,長長曲折,情和纏綿,蛮有江南风味。江南小镇那柔柔蒙蒙,著淡愁情的雨,诗人美美地写出来。

 

戴望舒能写出雨的浪漫,是因为活在那悠静安宁的地方。而随着时光的变迁,现今生活在大都会的人们,早已无法找到那种净土,我们面对的是环境的拥挤嘈杂。

 

最近十多年,每逢面临雨季,椰城市民的心里就开始忧虑重重,都在担忧每年的水患。有些人把房屋弄高,有些人买公寓高楼当避难所。有钱人倒还行,只可怜住在贫民窟的人们,小雨呢屋瓦漏水,大雨呀水淹有两米高,年复一年当难民的命无可免。

 

当前都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是到了严重的地步,看世界各国,淹水的大都市名额每年都有增加。椰城民众看省长政绩的好坏,一半是看他怎样解决这水的大问题。

 

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对着雨,现代大都会人怎么也浪漫不起来。倒还记得当年曼谷淹水,泰国诗人合奏的水灾诗歌接龙,写实多于写意,诙谐多于感悟。

 

现实逼人,怎样的环境就出怎样的文学,宋人写词的生活背景不返在,戴望舒写诗的小镇也已远去。蒋捷的听雨词离现代固然已遥远可以不提。现在,雨季重读五四年代戴望舒的雨巷诗,隔世之感竟也惑然萌生。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0396
  • 在线: 14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