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三師之《見師》

 

 

    緬甸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家。她有著善良、淳樸的民族文化。她把教師、父母與出家人(和尚和尼姑)尊為三寶。緬甸《三師》就是與教師有關的一個文化和信仰。

 

什麼是《三師》?《三師》就是導師(親身指導或教育的老師)、見師(使自己看見某個行為或技能而學為己用的老師)和聽師(使自己聽到某個真理或教訓而增長知識的老師)。對於《三師》裏的(見師)在緬甸當地有著這樣的一個傳說。

 

在緬甸皇帝統治時期,當時的統治者是個非常喜歡看雜技的皇帝。

一個貧困的鄉村,有個砍柴維生的年輕人。有一天,年輕人砍柴回來,在路過一塊水稻田時,他看到一隻白鷺在田邊抓魚,奇怪的是今天這隻白鷺抓了魚,並沒有直接吞吃,而是把魚丟到空中,然後用長喙夾住,再吃到肚子裏面去。年輕人也被眼前的這一幕給看呆了。他想如果我把這項技能練會,表演給皇帝看,說不定皇帝一喜歡,就給我很多錢財呢!下了決心以後,年輕人每天砍柴之餘都會模仿白鷺用喙夾魚的動作。他先是用食物來練習,慢慢的年輕人用木塊、小刀來訓練自己。幾個月過去,年輕人用牙齒接飛刀的技能已經非常熟練了。但是他覺得還不滿意,最後他用長棍、長矛來訓練,經過一番辛苦的練習,年輕人終於可以用牙齒咬住了長矛。他非常高興也暗自慶倖,上天讓他發現了這樣一個絕活。

 

時間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點燈節,皇帝詔告天下說:皇帝要宣召一批雜技能手,點燈節時,在皇城(注1)輪番登臺表演,若演技出眾,可以任職皇宮的雜技訓練師。年輕人聽到這個消息,高興萬分,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就帶了簡便的行裝上皇城表演去了。

 

緬甸的點燈節就好比中國的中秋節和元宵節。整個皇城燈火輝煌,人頭鑽動。街道兩旁數不清的臨時小攤販,叫賣著五花八門的貨物。在皇宮前面的廣場上搭建了一個表演臺,而皇帝和皇妃們就坐在表演臺的對面。臺子上面正在表演著蒙眼射蘋果的絕活。只見射手拉弓搭箭,好不利索,颼的一聲,放在人頭頂的那粒蘋果上了多了一支箭。皇帝和臺下的群眾拍手喝彩,掌聲不斷。這時一個身著司儀服的官員站在臺上說:還有人嗎?還有人會表演雜技的嗎?如果沒有皇帝就要從這65個人當中遴選雜技訓練師了…。年輕人還沒等司儀說完,就跳上表演臺,向皇帝和群眾行了個禮,就開始表演起來。起先,他先用木頭刻的假刀做道具,並沒有引來皇帝和群眾的喝彩。接著,他換了真刀做道具,一把、兩把、三把,這一丟一接,皇帝和群眾都看呆了,尖叫聲和喝彩聲震耳欲聾。皇帝一招手整個廣場安靜下來,皇帝問了年輕人的姓名後說:你今天表演的節目很刺激也很有特色,請問你的老師是誰?年輕人因羞於承認自己是偷師於白鷺,就回答皇帝說:我沒有老師,這個技能是我自己發明的。整個廣場又是一片掌聲。皇帝又說:那你還有別的或者更刺激的表演嗎?年輕人說:有,我可以用牙齒接住長矛。皇帝聽了很驚奇,就讓年輕人表演口接長矛的絕活。一杆5尺長的長矛拋向空中,不過,年輕人不像剛才接刀或在練習口接長矛時那麼順利。一杆長矛從年輕人的口穿過他的喉嚨,直刺在他的心臟。後來,有知情人說:年輕人是因為偷師不認師,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

 

不管這個傳說的真實與否,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緬甸人對《教師》的態度是謙恭和尊敬的。

 

筆者是緬甸華僑,有著對中華文化的執著和對緬甸民族文化的熱愛。《師》是不可冒犯的,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也只有這樣把《尊師》的文化傳遞下去,我們的文化才會被其他民族重視,若《師》都不尊敬,那還談什麼重道和傳遞文化了。(終)

 

1:皇城即首都。

                                        2016720於密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8407
  • 在线: 10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