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先祭拜谈起/于而凡
生活在印尼,华人总会面对印尼民众对其宗教信仰的责问。一部分华人信佛就没问题,毕竟佛教是世界公认的宗教。一部分习惯去寺庙,什么神都拜的香徒,也就勉强说自己信佛信道信儒,或者干脆概括为三教的信徒。而有更多的华人,他们不去寺庙也不拜神,却只在灵堂或墓地进香,面对这些责问,就只能含糊以对。
一直以来,印尼民众的宗教意识,多是来自中东天启宗教的教化。用这种特定的宗教定义去审视华人的信仰,显然处处不对处处荒谬。而生活在印尼这以宗教挂帅的国度里,面对这些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宗教信仰的眼光,好多华人都会觉得心虚而回避,这就让他们陷入到尴尬的处境。
其实,不管拜什么神,信什么教,或者无神可拜,华夏民族的心底,都有一个更刻骨的信仰,那就是祖先崇敬。用天启宗教的眼光看,这不算宗教,可是这信仰却比任何宗教的历史更长久,它的韧性令它能代代传下去。祖先崇敬的信仰,也早已转化成祖宗祭拜的宗教仪式。在华夏,它有力抗衡了许多后来与外来宗教的入侵与挑战;在海外,它成了华人普遍的宗教仪式。
对祖先的崇拜,让祖先取代天主作为华夏人民的道德法官。中国人责罚犯错的后代,不是叫他向天主忏悔,而是向祖先认罪。”不给祖先蒙羞”是子孙的道德准绳,这法则是让后人为人处事时始终记取要守护祖先的荣誉。所以,家教与家训就成了社会道德的基础。
不给祖先蒙羞,同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会成为动力鞭策后代奋斗为祖宗争取更大的荣誉。中国人的志向就是光大家族,好多人背负出人头地的理念背井离乡,都希望做出一番事业才回家荣耀故里。中国人很注重编家谱,他们会用重墨写下家族里出来的大人物。
对祖先的崇拜,也有传承的内涵。中国人始终都着重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意念,中华文化能够五千年绵绵不绝,一部分是有这意识来支撑。这传承意念,也启发了中华民族谱写史书的传统,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一枝独秀。古代哲人讲道,总是提到祖先上古圣人三皇五帝,普通人民也成了历史人,讨论时事都借古讽今。
祖先崇拜也是对根的追寻。“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在好多中国人的心中,祖先与故乡是一体。好多海外离散华人生在他乡,却依然保留祖籍这概念。葬着祖先的地方就是根的所在。经过了好几代的侨居,故乡这概念也渐渐扩大,从一个小乡镇变成了整个神州大地,也从对一个国家的认可化成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祖先祭拜的对象,最终也从家族的祖先提升到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可以说,祖先祭拜成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能在分合战乱中始终不分裂,海外华人能在商业竞争中相互支持,都是以这信仰为根本。有着这样优秀的信仰传统,印尼华人应该不必犹豫去承认“祖先祭拜”为其宗教。而其宗教所祭拜的神,就是他的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