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也能反映大题材林锦

――叶竹《金融风暴》与《雨的政策》浅析           

 

  印尼诗人叶竹擅长写小诗。他的小诗的特色是以小见大,短短数行,却往往反映了很大的社会面。这里要介绍的是他的《金融风暴》和《雨的政策》。先看《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袭来

  高楼

  大厦

  摇摇欲坠

 

  躲在檐下的乞丐

  纹丝不动

 

摇摇欲坠的高楼大厦,是实体的建筑物,也用来象征金钱财富。高楼大厦的经济价值,包括大厦本身,大厦的主人、租户和一些与它的经济利益有关的人士。当然,把它当做国家金融体系的象征也无不可。而高楼大厦摇摇欲坠,是不是国家的金融体系即将崩溃?

在这个惊天动地的金融风暴里,“躲在檐下的乞丐/纹丝不动”。这里的“躲”是指“栖身”、“生活在”。乞丐本来便一无所有,穷得一清二白。社会经济的破产,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影响。

诗人写这首小诗,最少有两个目的,其一是反映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有的人住豪宅、高楼大厦,有的人却连一片瓦都没有,只能栖身屋檐下。其二,诗人描绘当富人被金融风暴狠狠地击垮时,穷人(乞丐)却怡然自得,“纹丝不动”,丝毫不受影响。在此,诗人似乎也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洒脱观念。人们只要心安理得,生活再穷苦潦倒,也不必羡慕有钱人。物质上富有的人,精神上却“摇摇欲坠”,随时会摔得粉身碎骨。

诗人高明的地方是赋予平面的诗一种撼人的动感。一座高楼大厦摇摇欲坠,里头的人呼天抢地,四处逃窜,眼看财物尽失,生命难保,而屋檐下的乞丐,却处之泰然,如如不动。犹如与己无关的旁观者,冷眼静看繁华社会的众生象。

这种动与静、富与贫、高贵与卑微、物质与精神等的强烈对比手法,使这首小诗所描绘的形象愈显高大。

 

接下来谈叶竹的另一首小诗《雨的政策》。

 

  雨季来了

  好一淌昏昏欲睡

 

  这样的政策

  大家应提防

  到处都是水水洼洼的

  陷阱

 

这首小诗的题目非常新颖别致,用雨来形容政策,少见。诗人居住的国度,雨季是不是比旱季长,是自然地理的课题。雨形形色色,有喜雨,有绵绵细雨,有倾盆大雨,有暴风雨。下雨的时候,人们的感受因人而异,因切身利益而异。“久旱逢甘雨”是好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却使人雪上加霜。

明显的,诗人用来形容政策的雨是恼人的雨,带来不便的雨,不受欢迎的雨。一般人,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都不喜欢雨,因为雨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的生计。何况是雨季,影响更大。

  诗第一节写道:“雨季来了/好一淌昏昏欲睡”,并没有提到政策。第二节一转,第一句的“这样的政策”,诗人巧妙地用雨季来比喻政策,这是高明之处。这样的政策不但不受欢迎,而且“大家应提防”。为什么呢?诗人接着说“到处都是水水洼洼的/陷阱”。国家政策本来是要造福人民,却成为坑人的陷阱,“水水洼洼”的陷阱,不得不防。能防吗?防得了吗?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思考。

  这首小诗的语言,有两处特别要指出来。其一是“好一淌昏昏欲睡”,“淌”是动词,意思是“往下流”,这里当做量词用。而“往下流”的应该是雨水,诗人却以“昏昏欲睡”的意象替代,这就是诗的语言。其二是“水水洼洼”,常用的是“水洼洼”,即“低凹积水的地方”,用“水水洼洼”更传神,指处处低凹积水,一不小心掉进陷阱,后果不堪设想。这两处看似不太规范的用法,却牵动着全诗的意境。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2080
  • 在线: 10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