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去西藏(二)/杜鷺鶯
初見格桑花
導遊說我們必須提早到布達拉宮外排隊。因為每天進宮的人數是有設限的:一批只準二十五人上去,而且只能逗留規定的若干時間。
二十九個人的團,於是一半先去「布達拉」,另一半去大昭寺和「八廓街」。
四面環山的拉薩,舊市區偏低的建築群中鶴立雞群地高高矗立著「需仰視才見」的雄偉布達拉宮。祂是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地標,也是西藏民族宗教與文化的俱象圖騰。
西元七世紀,統一西藏的吐魯番立
隨著吐魯番王朝的逐漸衰亡,「布達拉」歷盡戰火,最終頹敗得剩下殘垣斷瓦,幾乎被歷史菸滅。
直至十七世紀的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頗章政權,並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的「白宮」從此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居所和藏人舉行重大政治、宗教活動的場地。西藏的權力中心才再次由後藏的薩迦回到拉薩。
五世達賴去世後,為安放靈塔,宮廷總管於是在「白宮」的基礎上擴建了「紅宮」。這次的擴建工程,得到了松贊干布的兩頭「岳家」——尼泊爾王國和清廷的支援。工程歷時四十八載,耗費上百萬兩白銀。後來屢次擴建,造就了目前這座建築面積約
「布達拉」從此一直維持著西藏政、教合一的權利中心地位直至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流亡印度。
從背後靜臥著「 龍王潭」的「宗角祿康」公園進入,我們來到「布達拉」繫著吉祥門飾的參觀入口處。
大門卻在超過門票注明時間的一個多小時後才開啓。導遊解釋說,這裏的人慢活、自在,事事不著急。這一路看到街上到處是悠然轉經的人,隨街放養的狗兒也都自逛自臥,一派怡然,連乞討的孩子,也像作遊戲般在遊客堆中輕盈地穿來穿去,口中吟唱般說著:讓讓... ...讓讓... ...。
過了安檢,我們拾級而上,開始踏上通往聖潔殿堂的石階。
雖然,整個「布達拉」高不過
從西側「布達拉」僧眾的居所「紮廈」到達賴喇嘛生活起居以及處理政務的「白宮」,再到正中央供奉歷代達賴喇嘛靈塔、經書、神器及歷朝皇帝的畫像、敕書、 賜品等珍寶的「紅宮」... ...雖然只能參觀對外開放的極有限部分,我們已對藏傳佛教的歷史影響力及其擁有那麼龐大數量的無價之寶讚嘆不已。
鑲滿天珠、蜜蠟、珊瑚、綠松石、珍珠,動輒以上百公斤黃金「垫底」的靈骨塔;信徒頃其一生乃至全族幾代人財產所打造供奉的聖物;集奇、珍、華、美為一體的宗教神器和歷代喇嘛的金身佛像... ... 讓人聯想起世界另一頭的西方宗教聖地——梵蒂岡。布達拉與梵蒂岡有着那麼多雷同的地方:如此多讓人嘆為觀止的無價之寶、聖彼得大教堂地層下歷任教皇的大理石墓葬與「紅宮」的歷代喇嘛「靈塔」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就連傳說中護衛達賴喇嘛的帥氣康巴侍衛也令人聯想到梵蒂岡精挑細選的英俊瑞士衛兵。
參觀完位於布達拉正中央,傳說是吐蕃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法王殿」中供奉的松贊幹布、尺尊、文成兩位公主和大臣們的雕塑群像,似乎已能感覺到西藏文化、歷史的一絲脈動。
站在象徵著威嚴、恬靜、圓滿的紅、白、黃宮高牆上,俯瞰拉薩城,予人有種「君臨天下」的豪邁。
右前方孕育藏醫人才的「藥王山」原與「布達拉」所在的紅山一脈相連,山體下方原有一道進入拉薩的山門。當年為配合政府城建計劃,炸開了這道門,修建了一條寬闊的「北京路」。此舉引起當地藏民「龍脈被斷」的不滿。於是當地政府在路段中央蓋起了三座白塔作為藥王山和布達拉之間的連接作為補救。
與布達拉宮遙遙相對的,是帶有一座「西藏解放紀念碑」的大廣場,亦是正面取景「布達拉」的最佳位置。解放廣場大而空曠,細辨之下可見廣場林蔭遮掩處有零星藏民面朝布達拉行「五體投地」膜拜禮。
下得山來,轉經道迎風坡上有許多迷人的白、粉、紫紅色單瓣小花在高原的陽光下搖曳生姿。在荒草芨芨的宮牆下與格桑花不期相遇,不禁心生欣喜。後來還在八廓街買了塊織著格桑花圖案的藏氈。此是後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