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亡人 / 段春青
七月是華人的大日子,接亡人。這幾個字,以前沒有細想過。只有對已故人的無處不在懷有神秘。亡人,死去的人。接他們,不若,整個下雨的七月,祖先會在門外淋雨,挨餓。待某日,向某人托夢,罵無情無義,讓老遠趕來的他們挨餓受凍。於是接亡人,讓七月富於更多讓人敬畏的地方。
得先用金銀紙錢,魚肉茶酒,從門外拜,還謝了門神,亡人請進家門,再在內堂祭拜一次。往後,每一餐飯,必須先在內堂祭拜。整齊的擺在桌子上,前邊擺兩列茶酒杯,白飯三碗,菜一定要有肉,沒有肉的時候,就煎幾枚荷包蛋。在供案前邊放置一個大盆,開幾頁紙錢,白色紙錢和金銀元寶。紙錢是有講究的,拜門神,得用黃色,拜內堂,只能用白錢。一頁白錢,印刻四串銅錢,對折起來,就有八串。我不知道生命的另一邊,那個我們看不見的世界,是不是還是這麼古老,這樣的錢幣是否仍然通用。新加坡看見過的彩色紙錢那樣,緬甸倒看見賣,不過是人民幣紙錢。看來那個世界,錢幣兌換的生意一定十分紅火!
我這樣想著,先燒紙錢,磕過頭,次第將茶酒杯的茶酒倒在堂下,再將三碗飯上整齊擺放的筷子取下。飯都回倒鍋中,在樓下重新開飯,人可以用餐了。
很多人家安排在雙日裡接亡,初二或初四。這日之前,菜市場十分繁忙,先碰到小舅母,迎頭問:“家裡大人不在,接亡會不會做?”碰見二舅母,囑咐一定要買些什麼東西,要怎麼擺酒菜。
我以前只看過父母接亡,他們買來活雞,魚,三層肉,雞蛋,在堂外拜時就殺雞,燒了紙錢,父親便拔雞毛煮雞肉,煮好了,才在堂內再拜。吃過飯,父親會觀察雞腳骨和頭骨的色澤,完好程度等來解讀今後一年的家運。
今年只有我和弟弟,不敢殺雞,只好買雞蛋作數。將亡人接進家門後,此後每天,弟弟做飯,我負責祭祖。用簡單的方式,體現著對已故親人的尊敬與懷念之情。
送亡人時也不簡單,得買瓜。黃瓜對切,瓜肉去了,供在堂上作船。煮南瓜,作瓢。通常在十二或十三號送,送時由內到外祭拜。晚上還供上一些糕餅做干糧。看著案上瓜果,我在想,祖先往返一趟,也挺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