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列车/于而凡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流长。并不说辉煌的古代诗,就算今天,每天发表的诗多不可计,写诗人与读诗人一样多。网络文学的繁荣,助长了诗歌的风行。
然而,在金钱物质当道的现今社会,文学终究不像以前那样占住社会主舞台,一本小说轰动社会的现象已不再,何况诗歌。爱诗人人数虽不少,也只活跃在文学圈子。曾家喻户晓的诗歌已边缘化,与大众生活完全脱节。
就在此时,一道曙光适时出现。乘坐北京地铁4号线的乘客会发现,在地铁车厢、电梯及站台上,贴着许多印着诗歌的海报。
2010五月,当载着诗歌的列车在北京出现,距离最早的地铁诗已24年。1986年,英美几位诗人在伦敦开始了地铁诗活动,这是地铁诗的滥觞。随后纽约、巴黎、华盛顿、东京、首尔等十几个国家都有了地铁诗。
2004年,北京诗人北塔到美国参加诗会,和美国女诗人蒲青乘坐纽约地铁,体验了“地铁诗”这一都市文化概念。于是,在北京做地铁诗成了他心愿。过了五年,北京地铁4号线引入外资,该公司副总李子文与北塔谈及4号线的文化理念,谈及已有的雕塑绘画书法,听到北塔提出的地铁诗,立即认可。
北京地铁开通40多年后,开始与诗歌结缘。华文诗坛泰斗洛夫感叹:“世界各大都市都在做,中国总算赶上了。”老一辈诗人沈泽宜说:“这为诗歌走向民众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地铁诗的甄选,由主办诗人选出或诗人推荐,除中国著名诗人诗作,还可看到国外诗人的作品。“4 号诗歌坊”第31期,就以“东南亚”为主题。这专辑有五位华文诗人:吴岸与王涛(马来西亚)、狼爵(文莱)、号角王崇喜(缅甸)、淡莹(新加坡) 。五位外文诗人:制兰园与友请(越南)、尼尔万•忒万道与阿柏图尔•哈逖(印度尼西亚)、昂堪•甘拉亚纳蓬(泰国)。外语诗分别由夏露、万悦容和于而凡等译成中文。
目前诗歌海报有120多幅,分别在4号线和14号线,总共三列车的车厢内、一些车站的电梯里,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西单、动物园、马家堡等站的备用房。像杂志一样,两个月一期换诗歌。主办方特邀书法家写成雅致的书法,并请美术设计师冯书新设计成精美的海报。
这项目也获得商业社会的响应,十八名枞公司,从第27期,出财力赞助。群众反馈也良好,一些几乎不读现代诗的开始接触,有把海报照片贴网上,有把所喜的地铁诗朗诵放网络。“4号诗歌坊”已成功打造“人文地铁”,成了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广大市民提供富有文化气息的车旅体验。
“地铁与诗歌,一新一古,一硬一软,一实一虚,却建立起和睦的"婚姻"关系 ”北塔在地铁诗集的序里写到。诗歌 -- 这阳春白雪,如今乘着快速的列车,积极走向千千万万寻常百姓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