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下的盛会 /于而凡
—记东京奥运会
七月底开启的东京奥运,终于闭幕了。本是去年2020举办的体育盛会,因为全球疫情的爆发,不得不推迟到今年才能举行。
延迟了一年,世界疫情依然不见好。虽然世界各国已经加速了接种疫苗的节奏,德尔塔变种病毒的流传,再度让全球面对第二波疫情的并发,每日确诊人数不减反增。作为奥运举办国,日本也不能幸免,奥运后的残奥时段,每日感染人数又创新高。
就在这种背景下,支持取消奥运会的声浪处处可闻,约有半数日本国民也不赞成举办。东奥总监甚至声明,如果情况不可控,随时可以按下停办的旋鈕。不到最后一刻,大家都还不肯定,奥运会不会圆满进行。
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这运动盛会却依然按计划开幕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没有观众出席的奥运,始终是不正常的奥运。在这非常奥运里,赛会组织的凌乱,住行食的不理想,防疫的漏洞,备受诟病的开幕仪式,都让大家处处感受到在困境中举办盛会的局限。
既然如此局促,为什么还要固执举办东奥会?在日本,在奥运主体育场外,每天总有一群团队举行示威抗议奥运的举办。他们批评日本政府不顾国内的疫情,而大搞面子工程。除了亏垮了国家财政外,大批外客和人群的聚集,会让日本的疫情变得更严重。而在世界各地,对奥运的反应也不热烈,现在全球都在抗疫的生死之战中,民生困苦,国家经济深受打击,大部分民众也无暇关注运动会。而且,没有观众的宴会还会精彩吗?在困境中坚持举办奥运,又有什么意义?
碰巧,安家在南京的日本名播主竹内亮,在油管上播发了关于东奥的采访记录片,在里头他也反复追问:奥运的意义是什么?
在记录片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运动员的影子,他们都为四年一次的赛会,刻苦地准备。其中一位说,就算奥运取消也没意见,可要早早决定,不然对苦练期待的运动员有所不公平。可以想象,接受取消的多是年轻运动员,他们还可期待三年后的巴黎奥运。可是对一些老将,这奥运是他们最后的机会!虽说奥运外还有世锦赛世界杯,可在疫情中,这些赛事也一一取消。
在片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奥运志愿者,为了能参与奥运活动,度过了好几个月的枯燥培训,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对这次国际盛会的期待和激情。开幕仪式之夜,体育场外也有好多市民在聚众,他们呆呆伫立了好几个小时,只为了等待那体育场上空的火花……他们的人数,不输那些示威抗议的人群呀!在万花闪烁中,他们的脸上,有着和那些自愿者一样的采光。
片中也关注到那些新闻记者,是怎样冒着给病毒感染的危险,而奔走在奥运第一线。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那当比赛主持人的中国人吧,在女排比赛结束后,他那么尽心地给郎平教练播放送别歌。
“奥运可有可无,没有它生活一样继续。不过作为运动员,比赛是我们的工作。”一位乒乓球员说。是的,世界上有好多活动,其实都可有可无,不直接影响我们的吃穿住行。可是没有它,我们的文明会失色,我们会活得像行尸走肉。运动文化也像艺术文化一样,给生活添光彩。在逆境中,它仍然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在疫情中,医护人员在医院奋身救病人;公司总裁在为维持生意伤脑筋。可是在那一角,作曲家仍然在创出新歌娱乐大众。文学工作者也一样,在疫情中任然要写出篇篇文字来感动读者。疫情虽然沉重,生活却依然继续,不单单东奥需要举办,在逆境下,还需要许多“奥运“来激励人心,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今天的困难。
“我们采访过好几个奥运,不是每次都顺利,可是我们总是学会,在消极里寻找积极。”一位女记者在访问中透露。是的,奥运会就是在消极的疫情生活中,给予人们积极的光亮,就像那体育场上空的火花一样,已经点亮了那些志愿者的眼睛,以及许许多多追梦者的心。这……就是奥运的意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