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而凡

 

 

从香港领“金庸与我”征文奖回来,金梅子兄就邀我写得奖感言,在“印华文友”期刊发表。说实话,得奖感言人家说得太多,说来说起没什么新意了,还是不写为妙。得奖感言不写,关于“奖”这话题倒可以多谈。奖有多种,我就以自身经历过的来谈。

 

第一种是幸运奖。回想起,自己是个运气特好的人,一生获奖无数,半数是属于抽签式的奖。记得少时十岁左右,答对印度尼西亚日报的填字游戏而得奖。答对的应该有很多,会抽到我难道不是幸运?当初因为年岁小没身份证,去邮政局拿钱时,还须先办多种手续!

 

在娱乐场合以及社团的宴会中,好几次抽到door prize“门奖”,记得曾拿到一具收录音机,一套高档门锁,一款手机,还有一件太阳能热水器。坐飞机时还抽到过一张免费机票呢,幸运之神真是太照顾我,没买彩票或者去赌场是不是太浪费了?

 

第二种是努力奖。最早拿到的,是读华小时获班级前三名,老师自掏腰包给连环图奖来激励学生,现在想起感动依然。大学毕业后,自开建筑设计室,作品曾获印尼建筑协会的奖章。这奖很珍贵,对我以后的事业有蛮大的帮助。对这奖,还挺自豪。

 

第三种是爱好奖。初中读印尼学校时,领过全校手工比赛奖,靠的竟是在中国最普通的剪纸手艺---这就是所谓他乡之石可以攻玉吧!这种奖不靠勤奋,只凭自身的爱好去操作,奖就自然而然光顾。

 

文学奖其实也属于爱好奖。华文我只读到小四,一生却睹书入命。半生只读而不写,开头写作年已中,处女作竟获国内散文比赛首奖,我想这都是拜平日的乱读书。这奖引发了自信,也成了动力,中文写作此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后,在国内又获得诗歌与短篇小说奖,又提升了我涉猎各种文学体裁的兴趣,于是写作也成了爱好。

 

国内拿几个奖后,就把目光瞄向国外。竟也三次领获国际散文优异奖。虽不是首奖,得国际奖时,每次看到获奖名单,或听到举办者点到印度尼西亚这名字,总会感慨万分。经过三十五年的文化镇压,印华文学居然还在!人家暂还不会取消我们作为世界华文文学俱乐部会员的资格吧?

 

最惊喜的文学奖,是几年前中国一个文学组织颁给我年度翻译奖。惊喜,是因为这奖不是通过征文,而是举办者自己从各种文学期刊,去观察发表过的翻译文学而评选出。被观察的对象,毫不知情。

第四种是忽悠奖。几年前,我差点陷入一个文学奖骗局。主办者通过举办文征文活动,赚了参赛者的钱。获奖者,基本上是出钱买荣誉,愿者上钩。为这事,我还曾愤闷发骚文报上揭发。

 

 

以上奖状,意义各异。对我来讲,一生最重要的奖,是有幸能以中国籍身份考进万隆Parahyangan大学建筑系!说有幸,是因为这知名大学给外籍学生的名额有限:只有百分之五。这努力与幸运并重的大奖,最终铸造了我的专业,拍定了我的事业。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0521
  • 在线: 11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