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紅河之濱的古剎
過客
從南定市沿10號國道開往天平省,途中有一個巨大路標,按路標指引再走5公里,在紅河大堤腳下,就是著名的古剎——神光寺。
神光寺俗名膠寺(chùa Keo),属天平省武抒县,以地取名,跟红河对岸、南定省春長縣的膠寺是一對孖生姐妹。南定膠寺1061年空路禪師所建,1611年被大水衝垮,1634年重建。因紅河改道,膠地一分為二,也就出現了結構幾乎相同的兩座膠寺。天平膠寺奉南定膠寺為正溯,奉祀空路禪師為開山鼻祖,禪師也是膠村的城隍。越南民間習慣把自己的信仰添加“虛歲”,因而膠寺被標榜“千年古剎”,其實廟史不足400年,也十分厚實了。歷史上膠寺經多次維修,最近一次維修是在1941年,在法國“遠東博物院”監督下進行,維持了400年前黎朝建築風格。
膠寺大門朝南開,依次是外三觀和內三觀、佛堂、護法堂、三寶殿、明心殿、藏經閣、知客僧、奉聖殿和鐘樓。從起點外三關到終點鐘樓有一條磚鋪路聯接,成為寺院的軸線,稱為“神道”。沿著軸線還有長廊、左右廡、僧舍、食堂等附屬建築。寺院計有主建築12座,102間;附屬建築4座,126間。總建築面積四萬多平米,居越南寺院之冠。南北軸線200米,東西寬500米,佔地10多公頃。
我沿著神道漫步,充分領會古寺曲徑通幽和古色古香的建築(上圖)。膠寺全部木結構,並且是今天論斤兩交易的鐵木,即使附屬建築如長廊也不例外(下圖)。
鐘樓是膠寺賴以成名的建築,不僅年代久遠,並且藝術價值高(下圖)。鐘樓外形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是黎朝倖存不多的建築。樓高11米,共三層:底層有一個長1.2米的石磬;中層放置一座直徑1米,高1,3米的大洪鐘,是1685年,黎熹宗年間鑄造;上層有一座小鐘。
每年陰曆九月十五年初四,膠寺都要舉行連續三天的廟會,除了迎神、拜祭,還有內容豐富的民間遊園,是鄉間男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好機會。因而紅河兩岸成百年來流傳如下歌謠:“即使父母責罰/妹也不會放過望日膠寺之約”。
越南政府已於2012年公認膠寺是越南十大特級國家歷史遺址。這座越南佛教文化的瑰寶,太平人的驕傲,繼續照影紅河,閃爍耀眼的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