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的安逸 /于而凡
~尼泊尔旅记之二
尼泊尔的城市,虽然大部分建在谷地,可是随处可见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是主宰了它的旅游业。
在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有一个建在商场楼顶的青年旅舍,在哪里住宿的年轻人都是准备去登山。说起登山,好多人必然会想起那些攀登珠穆朗玛的登山队,那不是普通游客敢于尝试。其实一般游客攀登的不过是不太高的山坡,最高达到登山第一大本营罢了。而为了迎合有钱旅客的需求,也备有直升飞机逛山的项目。
喜马拉雅山脉够长,几乎宽盖了尼泊尔北部国界。选择不同的山峰去攀登,出发地也就不同。如选择从加德满都出发,最近的是浪荡山峰。 山脚有浪荡谷国家公园可一游。喜游山玩水的一般人会选择西部的安纳布尔纳峰,因为其山路不太陡峭,而在山脚又有一座优美的菲瓦湖。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就建在湖边。
虽说是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唯有26,5万人口,加德满都的四分之一而已,在亚洲只算是小城市。靠旅游业发展,小城特色的就是靠湖那条街,满街都是各种工艺旅品店和餐馆,餐馆后面就是菲瓦湖。
黄昏在湖边漫步,碧云满天,秋波上舢舨行行横列,水尽头雪山映照斜阳,道不尽的诗情画意!天黑了,临湖餐馆的点点灯火就成迷人景观。正月寒天中,游人们在岸边围着篝火聊天,细细咀嚼雪山下的安逸!
在这湖城中,经常遇到中国游客,处处可见中餐厅,贴有中文宣文的商铺也普遍。就在临湖街的闹区尽头,找到了“红石榴”小旅舍。旅店女主人是上海人,她放弃在大陆金融业的高职,独自一人勇闯异国开创自己的梦想事业。2015尼泊尔大地震那年,她在加德满办理开店手续,碰巧历经了困在危城的震劫。
当年,我们父辈因被生活所逼,才会群群下南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年轻人为了追求高物质文明,蜂拥前往西方国家打拼。而现在,红石榴老板的一代人,在国内有多种就业选择,却依然敢于去一个落后的国度创业。就是因为这敢于探索的漂泊精神,华人的足迹才会遍布世界。看来,那里有水那里就有华人的神话,不是吹的。
女老板推荐了一家土生华人开的餐馆,那里的菜色和装潢,又令我想起少时伯父在梭罗开的酒家!一样的中国菜,可老华侨与新移民开的餐馆总有不同之处。菜单中,终会保留旧式菜色;同样的菜,也固守古老的传统做法,不太敢用油。而室内装潢,除了掺杂一些本土与中国的工艺品,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西化风格,不像新移民餐馆的全盘现代或中国化。可话说回来,新移民在尼泊尔扎根后,他们的后代不是也会成老华侨吗?离开红石榴时,我边加了女老板的机号,边想:老华侨就是这样炼成的 ……
安纳布尔纳山峰固然美,可不见喜马拉雅山主峰还是遗憾。为了一睹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的真面,还得前往加德满都东北部,去离首都大约一小时路程的避暑山区纳加阔特。在那里住宿一晚,一大早,就站立在房间露台上迎接朝阳。可是天公不作美,满天的云雾隔断了喜马拉雅的山影。
虽然一窥天险的目的落空了,可山区的景色依然可观。而住宿的旅馆“喜马拉雅俱乐部”,也令我想起雅加达避暑胜地“山顶度口”宾馆,同样是带有五六十年代风格的建筑,在那时代也算是高质量的建筑。同样是在山顶的清凉空气中,住在这宾馆,令我有回顾历史的感觉。
拜访前后,对尼泊尔的印象有颇大的差异。这差异无关好坏,而是把它从一个不实的幻想中,还原其真实。它的景点,或许不那么独特,可在无数旅游足迹中,它依然是值得回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