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升华/于而凡
~记齐豫与李泰祥
年初,湖南卫视推出“歌手2019”。其中有一位选手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台湾歌手齐豫。现在追听流行歌曲的年轻人,对她是有点陌生。齐豫的巅峰期,发生在八十年代台湾,待到港台音乐风行大陆,齐豫已化成一个飘忽的印象。
1975到1993,是台湾校园民歌的辉煌时期。那年代出现好多难以忘怀的歌声,齐豫就是其中佼佼者。那年,凭着其“天籁之音”,她被音乐泰斗李泰祥关注。李泰祥让她选唱他谱写的大部分曲子,于是,一阵清流,奇迹般地在商业化的流行歌坛中流转,转出了永恒经典。
古典音乐出身的李泰祥,将古典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让艺术语韵在民歌里萌芽。本来,这种高雅的艺术歌曲是与普通大众绝缘,但是齐豫给予了情感的暖度,严冷的雅歌就有了通俗的可能。
齐豫崛起于1978年的“金韵奖“与“民谣风“。她的“春天的故事”与“乡间的小路”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作。不过令她蜚声乐坛的还是1979年专辑“橄榄树“,这是李泰祥和她合作的第一张专辑。里头有电影“欢颜“的主题曲与插曲“橄榄树”,还有浪漫的“答案”和“走在雨中”,以及开始走向古典的“我在梦中哭泣了”。
1981年,齐豫出第二张专辑“祝福“。李泰祥开启了谱曲当代诗歌的雅兴,里头收集了余光的“传说“,三毛的“一条日光大道“,白萩的“雁“,郑愁予的“牧羊女“,罗门的“春天的浮雕“,罗青的“星“等诗作。
1983年,齐豫与李泰祥再接再厉,发行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除了”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之外,专辑中的”三月的风“”他的眸子“”菊叹““一朵青莲”“今年湖畔会很冷“等,都是跨越年代的经典,显示出李泰祥在流行音乐里,去践行古典音乐理念的抱负。
同年还发行了口碑极佳的专辑“有一个人“。依然是李泰祥谱曲现代诗人(徐志摩、林缘、罗门、席慕蓉、亚弦、郑愁予等)的作品,包涵“雨丝”“戏子”“有一个人”等,在艺术性上再往前走一步。在这两个专辑里,齐豫和李泰祥忘我地进行音乐的实验。民歌之风已渐远,却掀开了文学入雅乐的时代。
应当提起的还有1985年发行的“回声“,是三毛作词,齐豫和潘越云共同演唱的一张传奇专辑。三毛用第一人称,将她的童年与成长、爱情与痛苦的半生经历,都写进歌词里。这一张汇聚了李泰祥、陈扬、陈志远、李宗盛、翁孝良、李泰铭等作曲大师,是文学与流行歌曲完美合作。专辑里的“今生”“沙漠”“说给你听””孀““梦田”统统都是杰作,而由李泰祥作曲、写三毛与爱人诀别的“今世”,是传世绝唱!
“歌手“节目中,齐豫纪念三毛演唱了“今世“,紧绷而悲凉的交响乐,戏剧性、不连贯而充满张力的节奏,如泣如诉却又大气磅礴的当代咏叹调,演绎出了天荒地老,把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戏剧传统,完美地融合。
可在电视选秀节目中,这种唱法还是曲高和寡,这首歌排名就偏低,让专业音乐人都无可奈何。这挑战流行审美的艺术歌曲,大众评审显然无法接受。听进去陷入故事中的人,无法控制其泪水;听不懂的人,无法从跳跃的旋律,听出一段完整而易吟唱的歌。
齐豫或许不是属于这时代,但她绝不会过时,追随她的都是永远的知音。她空灵的歌声,给人们脱俗出世的感觉,让人沉静下来,感动着大地的开阔。而李泰祥的歌,总能给予我们浓郁的人文气息、诗意的情怀,以及史诗般的升华。
师徒二人相辅相成。齐豫评价李泰祥:“他拓宽了流行的定义,流行也可以永垂不朽。”李泰祥说齐豫:“齐豫是这时代难得的游吟歌者,是永远光亮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