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常务理事 吴 岸 先生 讲词



2006年6月2日,农历端午节,也是诗人节,我们来自东南亚7国的14位诗人,受邀在中国福州市出席第一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会后,在已故菲律宾诗人云鹤先生的倡导下,我们成立了“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 

我们在创会的缘起中,阐明创会的宗旨为“增强交流、互勉互励、推动东南亚华文诗运”。 

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的成立,为散居在东南亚各国的诗人,建立了一个诗歌创作与相互交流的平台,受到各地诗人、特别是年轻诗人的欢迎。

9年来,我们得到中国与其他地区诗评家、教授学者的支持,先后在韶关、胡志明市、遵义、青岛、、汶莱及曼谷等地举行了六次聚会,通过参与这些国际性与学术性的活动,各国诗人不但得以广交朋友,更认识许多当代知名学者和诗评家,诗歌作品获得他们的评介。在这期间,我们先后出版了5部诗评家的评论集,出版了7期东南亚诗刊。 

缅甸诗人的加入,使我们的会员增加到8国。本届大会在缅甸五形诗社的承办,在仰光举行,更是本会发展的里程碑。 五边形詩社在邀请函中宣称, 过去由于受到政局的影响,半個世紀以來,緬甸華文文坛消声匿跡,文脈尽断,今天,缅甸的国情已现開朗的曙光,故不敢錯失良机,毅然承辦本屆東南亞華人詩人大會,他们希望能通過東盟十国與兩岸四地诗人的聚会,推動緬華詩歌創作,促進東南亞华文詩歌的躍进和诗学的发展。 我们在此对缅甸五形诗社的的宏愿与信念,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曾在以往的大会上以杜甫的名句“月是故鄉明”为题,吁请东南亚各国的诗友,积极以所在地特有的生活为题材创作,我曾经强调,东南亚是诗的沃土,是一个具备丰富的诗创作资源而未被充分开发的诗的国度。东南亚各国有着壮丽的山川,古老的近乎神秘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艺术,还有近几世纪来华人在当地生活的沧桑经历,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这一代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缅甸五形诗社的诗友们,在这次大会上,也吁请詩人们深入了解緬甸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內涵,為緬甸純纯朴敦厚的文化特色,谱写美丽的诗篇。 

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成立以来,已经出现了不少年轻的诗人,他们的成长,除自身不懈的努力之外,应归功于中国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长期的关怀与热心评论。东南亚华裔诗人,都是几百年前中国南来各地的披荆斩棘的华族后代,许多诗人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他们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华文教育遭到压制的处境下,学习汉语,继承中华文化与文学传统而成为诗人的。这就的为什么我们殷切希望两岸四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能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好帮助。 

也为了适应科技时代的要求,也鉴于主观与客观上的困难,我们意将出版诗刊改变为设立一个东南亚诗人笔会的网站,以便更有利于会员们创作作品的发表与交流。几年以来,这个网站,在本会年轻的常任理事越南诗人林晓东先生的主持下,受到会员与各地诗友的欢迎,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作品发表。在此,我们希望国内外诗评家们能浏览我们的网站,给我们的作品予评论与指导。 

每一个时代都因为它有诗而显得美丽。没有诗的地方就如同沙漠。中国的唐朝宋朝,都因为有了李白杜甫,有了苏东波辛弃疾等伟大诗人的作品而灿烂辉煌。 

也许在今天这个充满不平与冲突的人类社会,我们诗人显得渺小与无力。但诗是这个时代里的一点火光,即使是微弱的,但我们仍须在寒夜里,在微弱的荧屏上,给时代来一线的光芒,一丝的温暖。 

诗友们,让我们继续努力创作吧!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499124
  • 在线: 2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