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启示/于而凡
狼图腾作者,曾把西方国家的侵占性与游牧民族的狼性相提并论。指出他们能征服世界靠的也是狼精神。这似是而非的谬论实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征服这理念,出发点不错是野心也可说是狼心。可是,征服单靠野心无法成功。游牧者是凭强悍的兵士和善战的狼性团队,去征服文明程度比他们高的农耕者。而回望西方的征服史,可以肯定不是靠善战的兵团。远渡重洋的征服者,就算善战,数目上的劣势也不让他们以蛮力取胜。西方征服世界,以前靠的是枪炮,现在靠的是文化科技上的优势。归根结底,就是凭更高等的文明!
这又得提起198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河殇》。该片对华夏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把中华河流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作对比。中国以河流与土地为根基的“黄色文明”,尽管曾经辉煌过,因为它的内向和保守,渐渐堕落,而被以海洋为根基的西方“蓝色文明”所超越。河流文明是守候土地的农耕文明,有着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惰性;海洋文明是开放疏通八方的商业文明,善于应变吸纳新事物。
欧洲大陆曾历经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的长手牵制了文明的脚步。而后来通过海洋的贸易,商业得以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全面开放,里程性的文化复兴就得以在欧洲诞生。文化复兴开启了欧洲文明的曙光,也催动了工业革命。清朝末年,当老化的中国农耕文明与年轻的西方工业文明相遇,赢输早就论定了。
在古代,入侵中原的野蛮民族,最终的命运是被更先进的华夏文明同化,而如今,面对更先进的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却有被同化的危机。可是,面对强势文化,除了迎头而上,根本没有退路,封闭国门会让你更落后。
中国历史上那些强盛朝代,国门都是很开放,以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唐朝为例,四方都来朝圣,各种外来文化很自然被吸纳,朝廷也不忌讳给外国人官职。他们不单是开门让进来,也积极地走出去,著名的丝绸之路就那时开启的。若秦汉的长城代表封闭,唐代丝绸之路就代表开放。
明朝时,丝绸之路又继续在海上发展,郑和的舰队就是明证。遗憾得是,郑和几度出洋后,明王朝竟然把通往海洋的国门紧闭起来。这关门,就把中华文明转型的机遇耽误了。其实若国门继续开放,最先步入海洋文明的不是西方,而是中华民族。
近代中国,为了挽救沉沦的民族,五四先辈及时觉醒。为了能吸取西洋文明。他们打开心门,引进各种先进思想,这才有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文革期间,再次的国门封闭,又让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凭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才有今天国力的大提升。现代世界,美国能长期在全球领先,也是拜它国门的敞开,拜万国移民时时给它输入的新血。
提倡海洋文明,本质上是呼吁文化的开放。开放的国家,才能永远保持勃勃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