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角落 / 林錦
“吸煙角落”比“吸煙區”傳神,很有意思,煙客被擠在角落一隅,一看就知道是不受歡迎的人物。在新加坡,電影院是最早禁止吸煙的地方,後來範圍逐漸擴大,擴大到蓄水池、公園,擴大到烏節路的一些街道。可是,有些餐飲店的吸煙角落好像還存在。
這裡要說的是一個很特別的吸煙角落。它不在餐室,不在咖啡店,而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真正的角落頭。海軍部地鐵站毗鄰的海軍部坊角頭的香燭店外有一塊小空地,兩棵瘦瘦的棕櫚樹下,時常有中老年人坐在凳子上吸煙,看手機,喝茶,聊天。後來受翻新的影響,整個海軍部坊被高高的鋁板圍起來,那個小天地就不見了。我心想,那伙煙客怎麼辦?令我好奇的是,當鋁板把整個建築物圍起來後,在最角頭的地方,圍板往內縮,留了一塊3米乘5米的空間。這真是個理想天地,背後是一面L形的高高鋁板,貼上紅白圖案,鮮明美觀。前面是原來就存在的半人高的矮牆,3米寬的邊口連接L形的人行道。角落內有一棵不知名的小樹,枝葉稀疏,沒有樹陰,但鋁板夠高,遮擋了斜照的陽光。
一些塑料椅子、凳子跟著人氣在新角落出現,來的幾乎是同一批人。日子就在吸煙、看手機、喝茶、聊天度過。我住的地方,往返地鐵站,都要經過這個角落。我習慣匆匆掃視煙客的神情。他們悠閑自在,滿滿的滿足感。除了烈日當空照和雨天,吸煙角落沒人,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有煙客,七八九人不等。吸煙落角旁是人行道,是居民往返地鐵站必經之路。經過那裡的時候,嗅到濃濃的嗆人煙味,我會屏氣快步走過。經常看到年輕女子,用手或紙巾捂住鼻子低頭走過。那些無法忍受煙味的,便繞了一個大圈走去地鐵站。
吸煙角落在翻新工地的一隅,距對面地鐵站建築不到十米,我不知道在這裡吸煙有沒有違規。煙客都是中老年人,不吵不鬧,有些蠻友善的,你望他們一眼,有的點頭有的揮手示意。大家相安無事,這樣過了大半年。
有一天下午經過吸煙角落,我發現那裡多了一個用鋅板搭成的簡陋遮雨棚。裡頭擠了一群煙客,大家的興致特別高,好像在慶祝有一個不怕風吹雨打的吸煙處。我心裡想,這些人閑來無事,倒很有辦法,讓翻新工人替他們搞個避風雨的角落。想起烏節路購物中心旁的露天黃格子吸煙區,一群人站著擠在格子內吸煙,比較起來,這個吸煙角落的煙客實在太幸福了。
過了幾天,我經過那裡,又有新發現。吸煙角落呢?只見三幾個建築個人在那裡敲敲釘釘,吸煙角落不見了,大部分已被高高的鋁板圍住。我東張西望,想看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煙客,沒有。只看見兩個不面善的人在說話,大意是這裡搭了遮雨棚,變成禁煙區,禁止吸煙。這個角落就被封起來後,煙客失去了“把煙言歡”的天堂。
那些吞雲吐霧的煙客去了哪裡?如一陣陣濃濃的煙味,被風吹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