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优秀奖

 

我听过黄河于而凡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

每次听到黄河大合唱的开场白,心终会有一丝波动。我没到过黄河,没看过黄河,可是黄河对于我并不陌生。一切印象,都源于那无国界的音乐。

 

最初,是在学校里听学兄学姐在球场对岸教室练唱“保卫黄河”。那时,我在中爪哇梭罗市就读华文小学三年级。那年纪孩子就像棉花,吸收力蛮强,听着听着,居然也学会吟唱,随着旋律,歌词已全盘吞进肚子里。还记得隔年在市广播音乐厅举办的文艺联欢会,初中班级的学生成功地演唱这大气磅礴的曲子。

不过,那次演出竟成了绝响。四年级还没结束,1966年印尼发生政变,华校被封闭。随着右倾新政权的巩固,华文与中华文化成禁品,所有跟红色中国有关的事物也成戒题。从此,黄河变得那么遥远。30多年,我们只能听港台的流行歌曲,那些在学校惯唱的红色曲子,全成了苍白的记忆。

华校关闭后,我不得不转读印尼学校,从初中一直读到大学。我是在花城万隆就读大学。万隆是大学城,也是一个文风浓厚的文化城,时常举办大大小小音乐节目。就在那个时期,我开始接触到古典音乐。引导我入门的,却不是正规的音乐会,而是一个叫“大师”的广播电台频道。这电台整夜都播放古典音乐,放曲子前,广播员娓娓讲解,让我们对曲作曲家有所了解,让听众也转而熟悉西洋古典音乐的传统与历史。在数不清的夜晚,它伴随我在宿舍房间熬夜做功课,陪我完成永无休止的建筑系作业。

莫一个夜晚,我又开始在画桌上作画,一打开收音机,那通常流转肖邦莫扎特贝多芬的频道,忽然飘来陌生却又熟悉的音调——那竟然是中国乐调!灵动的钢琴声、悠扬的笛子声、婉转的琵琶声,在各种西洋交响乐器的伴奏下,由轻快而悠慢,由缓慢而沉重,最后转向极快板,高昂而激情地奔放!啊,这最后一章,竟是久埋在记忆的“保卫黄河”!我无法按压心中的兴奋:这是什么曲子,那么宏伟,又怎么会有保卫黄河的调子?可惜没能从头聆听,听不到播音员的讲解。

从那天起,我比平时更关注这“大师”音乐频道。等不了多久,又收听到这富有中国色彩的曲目,原来这是洗星海编写的“黄河协奏曲”!听全播音员的介绍,了解这部曲作的背景,也明白保卫黄河是这协奏曲的第四乐章。啊,真感谢这“大师”频道的节目主持人,竟敢穿越意识形态的禁界给我传福音!

从那时起,一曲“黄河”全面倾覆了我。每次聆听黄河,心总是随着快板,慢板,极慢板,极快板的变化而起伏不定。那轻快的序曲,悠扬的第二章,沉重的第三章,以及激情的终章,深深触动我体内某一处神经,勾起我那好久远的乡愁。我已陷在旋律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之后,寻找黄河的音带竟成执念。在音乐专店找不到,就开始在各种小店铺中蹿穿。万隆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城,除了千篇一律的大众商铺,城市的暗角隐藏许多个性商店,在那儿你会找到各种绝版图书、冷门音带或老旧唱片。终于,在一个专卖各种文具的小店铺,我找到了美国交响乐团演录的黄河!招待我的店少主是华人,看来是古典乐迷,一橱玻璃柜全是古典音乐。向他问货,他就神神秘秘地从不起眼的一角拿出来。看封面,好像还是自家录音的。从此,这满载中华情愁的小‘卡式’音带,伴随我度过漫长的大学生涯。

发掘到珍藏,我也像那些得道教徒一样,终希望能广泛地转播福音。福音只和近友分享,自然嫌不够。还记得当年,在终考班的绘画设计室,我也像别的学友带着音机。在绘侧室里,我悄悄地把黄河播放,让激情散发在静悄的画室里。终考班的华裔同学,都惊讶地向声源靠拢,虽然多数没有华校背景,可身上流淌的血,也会让他们对故国古韵有所感应吧?兴奋之余,他们都为我担心,因为这终究属于‘红色禁曲’,应该顾虑别的原住民同学对此事的敏感。就是在这种环境里,每次转放黄河,我总感觉自己像一个地下工作者,每次聆听黄河,我更像一名革命者,那么虔诚地对待信仰。

就业后有机会去香港,我买到了黄河大合唱,这才全面了解黄河协奏曲与大合唱的关系。自98年印尼的排华政权倒台以来,我已多次去大陆游玩。2002年冬,我第二次去上海,更年除夕,在座落于人民广场北部的宏伟大剧院听赏了新年音乐会。几个曲目一一轮转,为的是等待最后的演奏节目—— 那史诗的旋律:黄河协奏曲!

那晚,当钢琴家击起第一声琴键,我脆弱的心顿时被击伤。序曲黄河船夫之歌一响起,谁能按捺胸的激荡?仿佛又回到——初听黄河的当年。。。船夫的船舟在浪花闯冲,我的心潮也随着快板的起伏波动:万隆与上海,25年如雷电一闪,过去、现在,早已幻合在一起。昔日聆听黄河的压抑,期望在今夕获得解放!流动的时光啊,也仿佛在船夫的嗨嗬中凝固。。。这不是船夫,这是在与天奋斗的中华民族。无数个灾难,大禹的子孙没有屈服,在黄水滋养的土地上,坚持把恒古的文明守护!黄河的水,也在海外游子的血管中流淌,助我们在异国艰苦逆境里,在一次次灾性的毁灭中,把家园重建创。

跟天斗的船舟掠过,何处传来悠扬的竹笛声?那婉转如水的第二章慢板是那么缱绻,缓缓揭开冥想的画卷。黄河颂悠悠一扬,带我飞翔飞越故国的山江。江山如此多桥,几度在游子乡梦里缠绕?耳听黄河,眼前飞越的却是长江长城、天山戈壁昆仑。故国的山和水,包涵多少海外漂泊者的情泪?

飘逸的调子猛然一沉,又谁的脏手,狠心让锦绣的画卷蒙尘?那如诉如泣的第三章黄河怨,竟开始在伤口撒盐。一瞬间,黄河上空乌云滚滚,帝国军靴强暴母亲的大地,无家难民把苦衷全倾吐在黄水谣里。失去亲人的怨妇,没有出路,唯有在黄河边呼喊出绝望的控诉。琴键沉沉地打,顿时把我的心重沉到绝望的谷底。灰暗的旋律,重重剥开游子久患的暗伤,血——开始在伤处流淌:那年代,受欺侮的不单是黄土地子民,也是流散海外的炎黄子弟!上世纪初,贫穷与战乱曾逼多少人背井离乡?父辈们渡海下南洋的沧桑,一幕又一幕在眼眸流转。没有强大的家国作后盾,游子在任何地方也抬不起头!

可是,坚毅的黄河儿女,永不向厄运就范。终章保卫黄河极快地崛起,保卫黄河的呼喊声,终于在无望的音符中吹响!当那红太阳在激越高昂的进行曲中冉冉升起,我再也不能控制泪水的泛滥 :黄河啊黄河,苦难重重的母亲河,你那无穷的玄黄,早已延伸到赤道南洋,宽盖了无数血水的回望。你可知道,海外游子频回望北方,为的是见证故国的辉煌?已成异国籍民的我们,不奢望去分享你的富强,而只望能在漂泊路途中,在你的玄光下把头高昂。在战曲中升起的,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太阳,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澎湃的乐章在激情中欢畅,进行曲在灿烂的东方红旋律后继续飞扬,黄河之水——也永不歇地在心中流长。。。朋友,这不是河流!这是母亲写给孩子的家书,字字刻在时空狂澜,时时把离散的脚步召唤。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

是的,我没到过黄河,我没亲眼看过黄河,可是,黄河在心头却有无法磨灭的印象,因为——我听过黄河!

 

终稿201310月,椰城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7737
  • 在线: 5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