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粥 / 郭永秀
每次到老家广东澄海时,都会吃到大嫂煮的番薯粥。对我来说,那是比大鱼大肉还美味的餐点。即使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也不觉得厌倦。
六岁时爸爸带了我、妹妹和妈妈到了新加坡,隔年祖母也来了。只有大哥因时值青年,不能过来,一直留在家乡。小时在新加坡的我们仍然保持着早上吃粥的习惯。妈妈每天早上都会煮粥。但三位老人家在两年之内相继逝世以后,白天我们要工作,没有人早起煮粥,也就改吃面包了。
千变万化,风味各异的粥
直到十多年前因大哥病重,开始我每年都坚持回去澄海一趟以后,也感染了家乡的习惯,开始吃粥了,特别是去年退休以后,每天中午若在家,一定会吃粥。家里人若生病了,也会煮粥给他们吃。粥里加上其他佐料如花生、鸡蛋、鱼片、墨鱼片、肉脞(碎瘦猪肉)等,就可以变成花生粥、鱼粥、肉粥……各种佐料还可以混合,加上皮蛋,又变成了“艇仔粥”……总之懂得烹饪的人可以千变万化,煮出风味各异的粥。
吃粥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在老家。每天早上的早餐,没有面包、没有牛奶、没有乳酪和果汁,而是白粥。有时也加上番薯,还有一些腌制的蔬菜如白萝卜、芥菜、橄榄之类的。
近年来回澄海的时候,早餐非常丰富。大嫂起得早,就到附近的市场,买了我爱吃的鱼饭(熟鱼)、薄壳(一种壳很薄的蚌)、还有腌制的菜圃(白萝卜)、橄榄、黑榄、花生米、咸蛋、皮蛋、腐乳、贡菜(芥菜干)……有时还加上油条。有一两次一些农家拿着新鲜肥大的芥兰茎,到门口叫卖。买来后削皮切片,下油锅清炒,吃起来鲜甜又爽口,是至今我吃过最好吃的菜。有时大嫂也在粥里加上番薯,那就更合我的胃口了。
清理胃肠、平肝散火的番薯粥
还有小时候吃过的蟛蜞(一种以酱油腌制的脚上长毛的小螃蟹,潮州话 buah kee 或 be ki),现在却很难找到了。我到澄海市场上,只买到一种体型较小也是生腌酱油的瘪蟹(脚上无毛,潮州话 bi hoi),味道非常鲜美。每次带回新加坡时,岳母把它当宝贝,她的朋友也向她讨。的确,现在新加坡已经吃不到了。
白粥具有滋补元气、清理胃肠、润泽肝腑、平肝散火的效果。加上番薯更佳。大嫂经常买的是一种颜色鲜艳的红薯。红薯俗名山芋,又叫甜薯、番薯、甘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红薯的组成成份包括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维生素A和C,它所含的蛋白质比大米和白面还多。同白米煮粥,更能增强健脾胃,有补中气的效果。
番薯粥,吃的不只是味道,也是记忆,也是乡音、也是亲情。
周末时是否你也试试,早起煮番薯粥?那是另一种味蕾的享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