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去西藏(五)杜鷺鶯

 

夕陽. 極光. 紮什倫布寺

 

1996年,一部以西藏抗英歷史軼事為題材的電影「紅河谷」就在卡若拉冰川一帶取景。看過這部片子的人一定忘不了女主角那雙清澈如聖湖映著冰山的眼睛。遺憾的是,為製造片中雪崩效果,當年的攝制組人為炸開延綿的冰川,留下一道深深的大「V」字缺口,至今仍不可復原,成為景區永遠的缺憾。

 

沿著電影「紅河谷」丹珠、格桑們的腳步,我們來到了江孜古城附近的帕拉貴族莊園。

 

這座至今保存着五十七間房屋的貴族莊園的主人,原是百年前南亞戰亂中遷徙到西藏並當了西藏政府官員的一位不丹部落酋長。其後代在西藏繁衍生息,子嗣先後有多人當過西藏總管行政事務的噶倫、名寺住持喇嘛,更有留過洋、與當年國民政府關係密切的弟子。影響力一時無兩。

 

1959年,最後一任莊園主帕卡旺久被新中國政府定性為「參與叛亂外逃」後,帕拉莊園於是被作為一座見證西藏農奴主奢侈的生活和欺壓農奴的活標本由政府沒收並保存至今。裡面有當年貴族留下的一些洋酒、名表、绸缎甚至名牌手袋等生活奢侈品(現在看來卻平淡無奇)比較有趣的是裡頭還有一間專屬麻將間,呈現著當年還俗的喇嘛莊園主與女主人們打麻將的生動景。

 

原先作為政治教育的「刑具間」和禁固農奴的「郎生院」已基本無人願意探訪。多數遊客都對當時封閉的西藏已有如此多時髦的洋貨比較好奇。

 

農奴主被趕走了,那麼去看看「翻身農奴」的美好生活吧?

 

開朗大方的卓瑪和樣貌姣好的嫂嫂在堆著高高「牛糞餅」的門口笑容滿面地為每位來客獻上潔白哈達。這是一個日喀則地區極普通的藏族小院:有簡易的太陽能燒水器,也有自來水龍頭。門窗、屋簷、廊柱上都描著色彩豔麗的圖案。窗沿開著美麗的小花。卓瑪為大家介紹說,她們的房子是政府補貼買的,住著四代人。老阿媽為大家打了酥油茶。客廳回形長桌上擺滿了藏式點心。姑嫂倆還為大家唱了藏語歌。點心和酥油茶是免費招待的,喜歡的話,主人還可以為大家真空包裝出售。參觀過卓瑪家裝飾著犛牛頭骨、皮毛的客廳和掛滿紅銅鍋勺,熏黑的牆上畫滿符號的廚房,我們穿過老阿媽打酥油的廊道來到另一頭的廂房。廂房裡有擺滿藏式首飾、工藝品的櫃子——原來姑嫂倆還經營家庭旅遊紀念品買賣。

 

卓瑪年輕的姐妹抱著個孩子,紅紅的小臉光光的頭,像極了張樂平筆下可愛的三毛。

 

當團友們換上藏族袍子,開心地跳起鍋莊,我與院角落正在洗杯盤的卓瑪十來歲的小妹妹攀談起來:

 

「小妹妹上學嗎?」我問。「嗯,上小學六年級。」。「喜歡讀書嗎?」。「喜歡」。我掏出幾支網上學著帶來的「援藏愛心」彩色圓珠筆:「送給你的,好好讀書哦。」我說。「謝謝阿姨!」女孩很乖巧。正欣慰間,「阿姨」,小女孩突然看著我說:「我姐姐的兒子今天過生日。客人都會給紅包... ...」「... ...」我無語!

 

當我們坐上旅遊車準備離去,卓瑪母女幾個(不知家裡的男人都哪去了?)全站在小院門前向我們揮手道別。我突然有點悵然,為那些逐漸被抹去的美好纯真與期待。

 

我們到達紮什倫布寺時已是北京時間晚上近七點,日喀則卻才夕陽斜照。沐浴在晚霞中的寺廟鍍金尖頂返射著燦燦的光芒。遊客都走光了,四周靜謐寂寥。上千間房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老樹盤根錯纏。分散錯落的經堂、院舍,經由無數的石階小路牽引,集結成一處以供奉紫銅彌勒佛坐像的強巴佛殿和曆世班禪靈塔殿為主體的寺院群。

 

紮什倫布寺是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院,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的徒弟、一世達賴于1447年始建。如果說位於前藏拉薩的布達拉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駐地」,位於後藏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則是歷代班禪喇嘛的「栖息所」。布達拉和紮什倫布寺的二大活佛同系格魯派黃教。歷代達賴和班禪互為師徒。

 

我們穿過彎彎曲曲的碎石羊腸小路去瞻仰至今剛好已落成整整一個世紀(1914年始建)的世界最大銅鑄強巴佛(彌勒佛)坐像。佛像高二十六點二,折合用五百五十斤黃金價格的紫銅和無數的珍珠、琥珀、珊瑚、綠松石等裝飾。是紮什倫布寺至高無上的榮耀。

 

此時突然傳來一陣陣低沉、穿透力十足的法螺號聲,散落在各處房舍木門「吱呀~」的開門聲此起彼落。出現在不同角落的茜衣黃帽蕃僧,不約而同地跨出門,朝著相同的方向走去... ...黃昏中的紮什倫布寺空氣中於是彌漫起一片肃穆、聖潔的氣息

 

滿佈金碧輝煌壁畫的三層高回廊式道場,等待晚課的年輕僧人不介意與相邀的遊客們合影。笑容純憨如處子。晚風掀起依在木長廊上與遊客「相看兩不厭」的少年僧侶的猩紅色袍裾… …夕陽從一張張淳樸、紅潤的年輕臉上過,將帶著雪域極光的影像永遠地留在了旅者的鏡頭之中。(待續)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003705
  • 在线: 13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