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的余韵
~游欧余记之三
/于而凡
是河水的蓝
造就了一代乐王
还是曲子的旋律
使流水变得婉转?
婉转在绅士舞步中
婉转在历史的天空
70年代末这万隆上映“圆舞曲之王”,顿时让电影原版音乐在校友圈风靡一时。约翰.施特劳斯的名字迅速走红,主打曲“蓝色多瑙河”,不会弹来也会哼。
就是这首歌,让多瑙河在欧洲众多河中脱颖而出,成了大众最熟悉的河名,而影片背景维也纳,也自然成了大家向往的旅游圣地。
一进入到维也纳老城区,就被那浓厚的古典气氛所包围。这2001年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中心区,就是中世纪的整个维也纳~奥匈帝国的首都。这被旧城墙环绕的巴洛克风城市,汇集了大量欧洲古建筑精品。厚重的历史积淀,无愧于“欧洲宝石箱”的称号。风格协调,品位高超,宏伟又不失秀丽,富于花边浮雕的建筑,比起慕尼黑,显得更女性妩媚。明净的街道,粉刷如新的墙与窗,又比罗马少了许多历史的沉重感。
一进入历史中心区,就被街头艺人演奏的乐声所吸引,竟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演绎的古典乐曲!乐队四周围,挂着许多莫扎特的海报,莫扎特的雕像也在这里。离乐队不远,有一个小商铺,专卖与大作曲家有关的礼品,印象颇深的竟是莫扎特巧克力。从这可见,莫扎特成了这城市的骄傲。看来,施特劳斯也无力独占维也纳成独家招牌。
这并不奇怪,从古典乐派时代开始,直到20世纪初,维也纳一直是欧洲音乐中心,以“音乐之都”闻名于世。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马勒、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施特劳斯家族一系列重量级作曲家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这城市。
往日辉煌不复存在,维也纳作为现代奥地利首都,再没有出现音乐大家,明显失去以往创作活力。不过,蓝色多瑙河的余韵还在,在音乐演出、出版、教育等活动,维也纳都处在高水平。英国 Quacquarelli Symonds 2019年度世界表演艺术大学排行榜,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同美国茱莉亚学院并列榜首。而维也纳爱乐乐团,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为世界第三大交响乐团。
名声响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元旦早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演奏的曲目,多是以斯特劳斯家族成员的圆舞曲作品为主。蓝色多瑙河当然是不可缺席的旋律。
那晚不可避免,也像众多游客一样,在一座古色古香的音乐厅,享听一家交响乐团的演出。不像现代音乐厅,乐队演奏古典乐派的曲目时,观众席位上头的大水晶吊灯依然明亮着。好几年后,得知金色大厅的名声在中国特响亮,就从网络拿照片细看,室内场景是何其相似,就是外观不一样。遗憾的是,没记下当初的场址。
其实除了音乐,维也纳的美术也独树一帜。在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里,观看了那出名的“吻”。这是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代表作,覆盖金箔的绘画中,呈现出一对相拥的恋人,身子由长袍缠绕在一起。这出生于维也纳的画家,创办了分离派,也是维也纳文化代表人物。
古建筑看够了,是时候去探访那蓝色的多瑙河吧!想证明一下它有多蓝,能造就一代圆舞曲王!
维也纳坐落在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多瑙河就在城东北,离历史中心不远,乘坐地铁只有短短四站。车站出口已在河对岸,临近国际会议中心。看来,河对岸是以现代建筑为主的新区。
终于见到多瑙河了,只见一片白,冰雪覆盖了大部分河流。两岸的树只留下空空枝干,河边稀稀落落排列着高低不平的瓦屋,几块艳丽的屋墙色彩,给大地平添几许明媚。虽然找不出那片蓝,可依然扑捉到,在寒气中流窜的,那浪漫又柔情的韵味。
或许,与景色无关,或许,是那圆舞曲的旋律,始终在耳畔流转。当年,那曲子婉转在绅士舞步中;今天,早已婉转在历史的天空中。最初是那河水的蓝,启发了音乐家的情感,最后却是曲子的流传,让那河水的蓝万世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