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箱诗歌奖
/于而凡
最近,在同一时间内,中国举办了三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世界诗歌比赛:莲花杯,册亨睡美人杯,和中山杯。
这些比赛,虽然举办地各相异,但都是一个模式一个规则,连它们的获奖名额(有100名)和奖金数目都相似。看得出是出自于同一个主办单位。
这些赛事有一特色,就是特照顾海外参赛者。为了宣示其全球性,不惜把得奖名额平分送给各个地区参赛者,宁可牺牲中国大陆诸多参赛者的好稿。好多东南亚诗友参与比赛,有的三个赛事都投。荒谬的是全都中奖,包括投三个的!而且,他们还在5名银奖和20名铜奖名单中,不忘搞平衡,海外与东南亚都有一席之地。关于这安排,举办者自己都有向外透露。
如果这些获奖作品质量都是上佳还能理解,可是事实证明,这些操纵和安排是牺牲了质量,这些获奖诗歌,我们可在东南亚华文诗人网站和印尼国际日报阅读。东南亚参赛文友自己都很惊讶,怎么连自身都不满意的作品也能获奖?截稿日子与获奖名单公布日相隔两个星期不到,怎能认真审稿?最荒谬的是,为了结果不太惨,举办单位居然把获奖诗集中的部分诗作做大大修改!
读了那些获奖诗,尤其是读获高奖的作品,就会更加不解,因为有获高奖的作品,是全然没诗意的伪诗,是那种很传统,很概念化,充满恭维和口号式词句的公式颂文。那么,他们定名次的准绳又是什么?经过调查,笔者找到这些赛事的发起人,是香港一位作家兼商家孙重贵,他是那种拥有好多社团头衔的活动家,还在网络自我推荐过拿中国诗歌贡献奖。我们在网上找到他诗作,基本是属传统颂歌式的诗!不是还有别的评审吗?笔者就联络了评委名单中的北京名诗人北塔。北塔坦白,虽然列入评委名单,但无暇多参与。这就有可能,审稿活动都是独家包办。
这种畸形的,搞形式主义的赛事,对大陆文学界的影响不大,看透赛事的内地文友,大不了明年不再参与,反正严格公正的诗歌赛多得是。可是,这诗歌奖对东南亚诗坛的影响很恶劣,它会给一些东南亚诗歌初学者一个错误的信号,以为自己的诗艺已经合格。而那些获高奖而全然没诗意的劣诗,也会误导文友们的创作方向,特别是在新诗发展异常滞后的印尼,影响很大!所以,为了印华文学的健全发展,就有必要去揭发,希望印尼文学界有所警惕。也明白,揭发这事会伤一些获奖文友的心,可是,参赛最重要目的是去考测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入了设计好的黑箱评审,又有什么意义?
这些赛事都与某文化节有关,颁奖典礼办得都很壮观,体现了举办者的认真。见证了这些场面的文友,就会从批判改成理解。其实,搞形式主义的文化节目,注重的就是表面上的东西,为了这些,他们不惜拉文学去当文化陪衬。有喜欢当节日宴会的花边吗?为了文学的尊严,我们应该同声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