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于而凡
李安是国际知名导演,虽在台湾成长,却能在荷里活冲出了一片天。他曾获多个重要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球与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威尼斯金狮及柏林金熊奖。
李安不是标新立异的导演,他不追求炫奇手法,也没有强烈的电影风格。美国网站Deadspin,称他为“世上最不酷的伟大导演”。 他的电影柔和而舒缓,整体节奏张弛有度,避开文艺“闷片”一慢到底的弊病。他不会刻意去表达主题,却是娓娓道来,缓慢入味悄悄占心。发挥了以故事传达主旨的写实传统。
他的电影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东方文化的细腻与含蓄。这特色,在他的华语片或英语片都能看到。虽然后期作品在电影技术上更成熟,他的代表作,却是其出道之作“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
三部曲之特别,主要它们都是李安自己编剧。作为受过中西双教育的文人,他感悟到当代社会转型的痛楚和西方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方面的思考就成了三部曲的灵魂。
“推手”讲述一位前太极教师,退休后来美和子孙一起生活。和洋媳妇的语言不通与文化差异,造成矛盾与冲突连连。夹在中间的儿子左右为难,想起养老院方案。失望的父亲离家出走在餐厅打工,压抑的工作环境引发了他情绪的大爆发。
“喜宴”中,儿子在美国与男友同居,为了应付父母逼婚,与想获绿卡的大陆女形婚。特来美国的父母却顾面子,逼儿子举办隆重中国式婚宴,酒后乱性的新人假戏真做怀了孕。知内情的父亲虽依然装傻,事发后才以含蓄方式接受儿子的男友。
“饮食男女”里的大厨父亲退休后,每周日费心做出一桌丰盛菜肴,召集女儿来维持家的感觉,而三个女儿,面对美食却各藏心事;老友的离世,味觉的丧失,更令他忧闷。 平常最乖的小女未婚先孕,日常持家的孤僻大女突宣布婚姻。失落的父亲终于也宣布了其“黄昏恋”。最叛逆的二女,却继承了他的菜艺,替代他做召集者。父亲的味觉也恢复了。
从三部片中,可看到父亲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儿女所代表的现代西化文化发生碰撞。在“推手”中,父亲无法融入西方主流社会,被边缘化了。在“喜宴”中,父亲的传宗接代理念,与同性恋儿子的自我追求相冲突,各自受煎熬。在“饮食男女”中,父亲尽力维持的传统家庭,瓦解在女儿对爱情的忘我追求中。
可李安到底不是西方文化的信徒,他不崇信冲突的绝灭性。在影片结局,我们看到了,“推手”的父亲依然维护了自身文化价值和人格尊严,在唐人街获重生。“喜宴”的父子各退一步,留有余地,执行中庸之生存智慧。而“饮食男女”的父亲,在家的解体中也解放了自己,而叛逆的女儿却成了传统的新传承者。
从这里,我们看到儒家的“兼包并蓄”和谐文化,否定了西方的“二元对立”文化。李安以他电影艺术,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以及传统和现代的隔膜和交流。
从这三部片子,我们也看到了李安对于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有关于太极道的论述,有对于婚姻与饮食文化的透视。最重要的是——关于父子关系和家庭伦理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