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的启示/于而凡

 

日本旅记之一

  

733年春,日本派出第九批遣唐使。584人分乘四艘大船,随行有四名僧侣,普照、荣睿、玄朗和戒融,历时九个月,来到唐朝名城洛阳。四名僧侣重要任务,是邀请一名唐朝高僧赴日本传经,七年后,终于遇到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历尽磨难,经历五次失败,直到天平胜宝六年(754年)鉴真在眼睛全盲了后,才成功东渡日本。他在奈良创建了唐诏提寺,启开了正统佛经的传授,也展开了中华文化传播的新一页。

 

35年前,在日惹亚太电影节,有幸观看天平之甍。这部在1980年获得日本电影奖的巨片,就是描述这不凡历史。这是很震撼的电影,十多年前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正月去日本,从大阪乘电车游奈良一日,本没特意追寻鉴真历史,却在猝不及防时,与唐招提寺碰面了。

 

早就获知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可是当真实站在唐招提寺院中,面对那大唐古朴之风,才真正感受这文化系带。那年随鉴真来的不单是经文,也有建筑师,他们把盛唐建筑精髓在日本发扬光大。

 

作为日本第一个皇都,奈良寺庙就是唐建筑的活化石。在中国,今遗存的唐木构建筑仅余佛光寺与南禅寺大殿等四座。而最早的南禅寺大殿建於782年,已属中唐。对于初盛唐的结构,除了可从敦煌壁画,就得从同时代日本奈良建筑去考察。从奈良时代纯唐风的白凤样,到後本土化的和样,都保留不少唐建筑特色。

 

其实不只是在建筑,中国的影响也在宗教,哲学,文学与艺术。从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庞大使团。除大量引进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及茶艺围棋等技艺。

 

中国古代文学的输入促进日本书写文学的萌生,最初没文字的日本,除了大量引用汉字,还借用汉字创出其民族文字。

 

中国文学丰富了日本古代文学的体裁和创作技巧,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日本和歌是在中国古代诗影响下定型,而尊为日本文学经典的源氏物语,大量引用汉诗及中国古籍中的史实典故。日本古代有直接用中文写诗词文赋的汉文学传统,当代人研究日本古代文学,都要有深厚汉文学基础为前提。

 

日本美术以精致纤细、小巧玲珑、柔婉典雅的表象,闻名于世。这些特色虽甚优,终归是俗文化的表面美。只有在以汉字书法为代表的汉文学介入后,日本美术充实了内涵。而其精致的庭园与建筑的艺术,掺和了中国禅宗后,就加深其空灵韵味。中国文化把日本美术提升好几个层次,让形而下的民俗蜕变成形而上的艺术。

 

日本可以想弃亚入欧,可应该记得其根在奈良,更不该忘记鉴真的贡献。鉴真与那些遣唐特使一样,从唐朝带到日本的除了佛学与建筑,还有各种学术,而最重要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与文学。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0345
  • 在线: 6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