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祝福
許雲
澳門緬華互助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潑水節圓滿成功。在三盞燈圓型地和黑沙海灘上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孩子們用水手槍、噴水器、水管等互相潑水嬉戲,穿著民族服裝的少女們用香櫻桃花枝,從銀缽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輕輕地向別人身上抖灑,熱鬧非凡。人們被潑得越多越高興,因為水象徵著幸福。望著孩子們身上斑駁的水跡,聽著歌手們的熱情演唱,圍觀的緬甸、柬埔寨、印尼、菲律賓等國的歸僑們臉上自然地流露出濃濃的喜悅。
潑水節是緬甸、東南亞以及雲南傣族的過年慶典,潑出的水如泉水般清澈涼快,象徵除污去穢,消災除難,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憶起孩童時仍在緬甸,每年的潑水節都會和弟弟站在家門口對過路的人們灑上一瓢水,並調皮地補上一句:“祝福您!”。受佛教思想的感化,緬甸人樂善好施,只求為善得福,人天福報。然而獲得善果並非個人獨享,而是也可以惠及眾生的。罕見的古樸和誠實,演繹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也包含在潑出去的點點滴滴的水中。
澳門有三萬的居民是緬甸歸僑和僑眷,他們心靈深處仍對緬甸有絲絲牽掛和懷念。緬甸,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度,擁有著捐獻奇跡的的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ya),充滿生活氣息的茵萊湖(Inle Lake),典雅的皇家妙聲鳥餐廳(Karaweik Palace),萬塔之城蒲甘(Bagon)…… 遙遠又親近,依然熟悉伊洛瓦底江、白象、榕樹、特那卡、檳榔、番櫻桃花、潑水節……懷念那淳樸與安詳,懷念那真誠以待與其樂融融,懷念那與世無爭與善良好客,深深的想念使潑水節穿越時空來到澳門,並每年都有妙聲鳥花車巡遊全澳,用天籟之音向全澳市民致以最吉祥如意的祝福。
妙聲鳥(Karaweik)是緬甸傳說故事中的棲息在喜馬拉雅山林之中的神鳥,如中國傳說中的鳳凰。這種鳥形如布穀,當她啼鳴時,叫聲優美、柔和、甜潤、動聽,世上一切動物都停止活動,全是為了靜聽婉轉的啼鳴,因此有此美名。緬甸人認為妙聲鳥的叫聲猶如佛祖釋迦牟尼的誦經聲,令萬物傾倒、陶醉,讓心靈明淨。許多澳門人及旅澳遊客都見過兩隻金光閃閃的妙聲鳥花車徐徐遊過澳門的大街小巷,上面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少女向人們揮手祝福。每年四月下旬,正值夏初百花怒放、淡淡飄香的季節,妙聲鳥飛來澳門,為小城居民帶來水的祝福,帶來純潔、熱情、暇意與安詳,帶來那遙遠佛教國度的溫馨與吉祥,令人嚮往的寫意與滿足。
隨著近年澳門旅遊業的發展,潑水節得到澳門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認同與積極參加更發展為有攝影展覽、東南亞美食品嘗、文藝晚會表演、投資旅遊推介及商貿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多年來,潑水節的成功舉辦更邀請到澳門特首及各司、局官員、中聯辦領導、外交部公署官員、東南亞諸國駐港總領事、內地各省市僑辦、僑聯領導和本澳各界人士的熱心參與,帶來的不單是對緬甸的思念,更是澳門特有的多元文化的發展,也是一種虔誠文化的延續和傳播。
以水為媒,潑出人們的祝福和喜悅,潑出心靈的真善美好,潑出社會的繁榮與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