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違的泪中喜剧
—林锦微型小说《也是英雄》赏析 阮温凌
林锦是新加坡一位很有成就的华人作家。他从事写作多年,近几年来, 一直活跃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马的文学报刊上。微型小说代表作《也是英雄》充分表现了他小说创作的艺术个性。
小说反映了新加坡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悲酸境遇。它截取了主人公孙二潦倒一生中的一段经历, 以最后得到“打狮英雄” 的绰号作为焦点, 辐射出人物的整个命运史。小说写得极为简短精炼, 却一波三折, 跌宕多姿, 在艺术构思、结构技巧和语言运用诸方面, 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金钱社会五花八门, 无奇不有。为了一次博览会能吸引观众, 当局竟别出心裁, 大耍“噱头”,表演猩猩戏弄狮子的新鲜节目。可猩猩怎敢戏弄狮子呢?当局又异想天开,雇人扮演猩猩。这个角色, 正好就落在生活无着的孙二身上――命运迫使他以生命的危险去取悦观众,博得一粲,而换取一口饭吃。这是一个从小就死了父母, “一生真的活得不像人”的穷光蛋,先是在一家武术馆里打杂, 学了一些拳脚, 后又舞过狮, 参加过殡仪馆的乐队, 当过乱童, 走过江湖, 卖过膏药, 如今五十多岁了, “ 动作慢
了, 体力也不济, 连这些偏门行业也沾不上边” , 因而长期失业, 一直是“有一餐没有一餐的” 混日子。一生混遍了三教九流, 五行八作,难免就带有城市游民无产者的习性, 敢于冒险, 也敢于玩命, 因而应聘当了戏弄狮子的猩猩, 跟死亡打交道。但作为城市游民, 孙二的性格并不那么单纯――在他的冒险里, 也有胆小的流露;在他的玩命中, 又有怕死的表现,这才构成小说情节的波澜曲折, 跌宕起伏。他一到表演场地, 就“吓出一身冷汗”, 说他不干了“一百块钱一条命, 不干, 我老孙的命虽贱, 也不只值一百块钱呀!”本来要他表演的动作很简单, 只要沿着关住狮子的铁圈栏顶端走圈圈, 来回横越围栏上空, 凭他原来的功夫底子,是难不倒的,只是一看见围栏里的狮子, “心就发毛” , 万一掉下去呢?但节目已定, 还做了宣传, 这个节目不上, 如何向观众交待?这把负责人急坏了!求他, 一天多加五十块钱, 他不干;保证狮子是“经过特别训练”的,“绝对不伤人,绝对安全”,他不听;要为他“买保险”,他则说“保个屁, 我寡老一个,保给谁”;最后才要价“再多给我五十块”。一天二百块, “一言为定”后, 孙二又想“乘这个机会,一个月赚它三几千。反正自己活得不像人, 万一死了, 也就算了。” 这个波折, 有人物的表情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已经把孙二的性格特征勾勒出来了。紧接着是另一个波折。猩猩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出场。狮子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猩猩在围栏上走圈子自由自在。但立即就出现了一个惊险镜头:“当猩猩的上肢抓住头上的网绳, 摇摇晃晃横越围栏上空时, 那头狮子突然站起来, 纵身一跳, 用前爪出力向猩猩抓过去。孙二这时已经吓得屁滚尿流, 越想快点越过关住狮子的围栏, 双手越发软。那头雄狮好像几天没有喂饱, 大吼一声, 又是一纵跃, 孙二也‘扑’地一声掉在围栏里”。这时,不仅观众发出一阵阵尖锐的惊叫声, 就是我们读者, 也都要为之捏了一把冷汗――特别是当“狮子追上来, 把他按在地上, 张牙舞爪, 张开的大口就对着他的头部”,就要把他吃掉的时候, 再加上观众中好像有人对他说“你不要怕, 找机会爬上去逃走”的着意渲染,则使气氛更为紧张。
小说情节发展至此, 虽然逗弄狮子的喜剧没有演成, 反倒演变为掉落狮口的悲剧――喜剧变成了悲剧。但这种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却更能激起市民观众观赏的快感, 更能收到取悦观众的戏剧效果――十七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者不是认为喜剧“低” 而悲剧“高”吗?但没想到就在此刻, 突然又出现了第二个意料之外,也即小说的第三个波折――孙二这时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和力气, 竟握起右拳就朝狮子的脑门连续打几拳, 因为“他想起武松打虎也是这样打的”。这简直引起了观众的骚动与狂欢――猩猩怎打起狮子来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更何况, 那几拳的动作, 是如此的“虎虎生风”,岂是猩猩所能为的?悲剧又转化为喜剧。因而大开了眼界。但小说至此还不是结尾, 还有更逗人的好戏看, 真正的喜剧还在后头。小说中的观众和我们读者, 万万没有想到, 这第三个波折延续到最后, 竟又来了个第三个出人意料之外, 也就是整篇小说的欧•亨利式结尾――就在孙二虎虎生风的几拳猛击之下, 狮子竟一点反扑都没有, 就一下子“瘫软了下来”了, 而且还连声叫喊:“哎唷!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原来狮子也是人扮演的!难怪“观众哗声四起”,引起了爆炸。这真是博览会负责人的杰作!但更是新华作家林锦的杰作!而杰作的技巧, 就在于假戏真做, 以假乱真, 从而把观众引进了戏剧角色的境界!
但小说到此, 还没有完, 还有第四个出人意料之外――孙二表演尽管精采, 逗人, 观众沸腾, 但他那事先讲好的一天二百块钱却“没赚到”,“又失业了” , 唯一得到的, 是一个绰号:“打狮英雄”。就在这一绰号里面, 饱含了多少悲酸血泪( 最后, 喜剧又变成了悲剧。就在喜剧与悲剧的不断转化变动中, 小说内涵得到深化, 小说思想主题得到升华。
林锦的《也是英雄》之所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就在于作品以精短的篇幅, 容纳了喜剧与悲剧的多重变奏, 波澜起伏, 曲折有致, 矛盾冲突一个接连一个, 连锁意外接踵而来, 由此而构成小说丰富多彩的艺术景观。好比是一个万花筒, 看来虽小, 却有其迷人的变幻而令人眼花缭乱。但尽管如此, 我们却能清楚看到前两个波折中的铺垫行程, 为孙二的由恐狮心理到打狮行动的性格突变, 造成“蓄势” , 形成对比。也能发现铺垫中的几处伏笔, 如负责人关于“那头狮子经过特别训练, 绝对不伤人”的保证预示于前, 观众看到“那几拳的动作,虎虎生风,岂是猩猩所能为”的描写暗示于后。—直到结尾, 才亮出“真是人吓人, 吓死人” 的照应。这是林锦对小说结构惨淡经营的得力之处。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也是英雄》的欧•亨利式的结尾, 来自对欧•亨利式结构技巧的运用, 这就是“悖反式”或“事与愿违式”。所谓“悖反式” 或“ 事与愿违式” , 指的是小说人物为了实现自己强烈的主观愿望或某种目的, 在人物活动轨道的进程中, 想尽一切办法, 做出许多努力, 却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主观与客观的距离, 所出现的偶然或突然的因素, 终于意外地使人物的愿望落空, 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违背了最初的意旨。所谓“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即与此有关。而短篇小说《也是英雄》正深得此中之奥妙。因此, 小说主题虽然浸透了悲酸血泪, 却写得相当风趣, 幽默, 轻松, 活泼。噱头和笑声不断, 惊险与刺激并作, 逗人兴奋, 引人入迷。但过后, 却叫人心酸, 令人落泪。读者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欧•亨利小说中的那种含泪的笑和带笑的泪。它显示了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艺术走向, 一种艺术潜力, 而在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