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華女中,鼓聲響起 / 林錦

 

 

鼓聲陣陣,自遙遠的北方,在溫煦的陽光裡激蕩。

 

鼓聲,不是來自寺廟,不是來自宮殿,不是來自祭神的道場。

 

鼓聲,在檳華女中的校園飄揚,回蕩。

 

在綠油油的遼闊草地上,在筆直高聳的棕櫚樹下,二十四面大鼓莊嚴地坐在鼓架上,每面鼓書著一個節令。菱形的排列,三四五五四三,整整齊齊,蓄勢待發。

 

蓄勢待發的,是二十四位初中女生,一半穿紅黃衣衫,一半著紫白服裝,相間布陣。蓄著短發,清秀端莊的臉龐,堅毅自信的神情,健美矯捷的身材。每人心系一面鼓,身負二十四面鼓的團隊精神,雙手緊握鼓棒,嚴陣以待。

 

檳華女中的校長和學校的領導,熱烈歡迎來自十三個國家的三十多位訪客。

 

鼓聲響起,直透雲霄,震撼人心。

 

女鼓手手握鼓棒,全神貫注地擊鼓。隨著肢體的擺動,隨著手臂的揮舞,鼓聲,忽高,忽低,忽緩,忽急。時而鏗鏘激昂,時而低沉謙柔。少年鼓手以舞步變陣,鼓也跟著移動,豎放,橫擺。敲擊,吶喊,揮舞。鼓聲與動作合為一體,高低起伏,整齊劃一,緊懈有度,高潮迭起,將恆久的二十四個節氣,一會兒化成節拍,釋放的力量,堅挺地舉起中華文化的富饒與精彩。一會兒化成音符,如五彩繽紛的漢字,升空,降落,灑在校園,罩著陽光下英姿挺拔的女鼓手。

 

站在檳華女中的大堂前,看著來自檳城州內州外傳揚中華文化的女鼓手,鼓聲聲聲敲擊著我的感觸。我們的祖先漂洋過海到南洋,一貧如洗,憑著求生的欲望,艱苦的奮鬥,不屈不饒的精神,在土壤極為貧瘠的環境中生長。大家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傳揚正確價值觀的信念。面前這支小小的隊伍,二十四面鼓,二十四個鼓手,就是海外華人社會的縮影。每面鼓代表一種節氣,每個人敲擊一個節氣的鼓聲。鼓聲相依,鼓陣綿密。有播種的期許,有種植的辛勞,有收割的喜悅,有生存的幸福。

 

檳城,在馬來西亞北方的一座城。華族祖先早年往南,往南遷移,帶著溶在血液裡的中華文化和漢族精神,投奔南方。今天,城中的檳華女中的鼓手,鼓足勇氣,掄起鼓棒,揚起了響徹雲霄的二十四節令鼓的聲浪,跟著往北風向標,隨著藍天往北的白雲,往神州的方向飄揚,飄揚。

 

【附記:2017年8月7日至14日出席馬來西亞檳城州華人大會堂主辦世界華文作家暨媒體聚焦檳城文學采風活動。此文為活動的一個剪影。】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2039
  • 在线: 10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