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地發展企業養殖田雞(八)   /

 

        我決定投資養殖田雞(屬牛蛙种),是因爲這是一門新興行業,富有挑戰性又有新鮮感,值得放膽嘗試,同時,舍弟保良、妹婿來華及好友榮朝都同意合股并参与發展工作,又獲得亚洲養蛙場老板蔡高昇的支持與技術指導。我認爲,只有進入這行業去實踐才能看出它的潛能與存在的困難。當時小規模的養蛙場有三四家,都處於試驗階段。

         1981年初,我們三人集资 $12,000作爲养殖田雞的首期資金,在裕廊(今蔡厝港)路第五鄉道的138-P, Jalan Hijiao off Track 18, Jurong Road 向地主黃老先生租一塊面積两依葛的芭地,挖掘两個100 x 100尺方形储水土池,並築起一座過滤池水的大水塔,用PVC導管將過滤的池水引入蛙池。建築四排有蓋约三十個的養蛙池及一間廚房兼住宿小屋。同時圍上籬笆,養蛙場終于建好,大家非常興奮。

         荣朝出身建築業,擅長木工,爲人誠實勤快,出任養蛙场主管兼养殖员最爲合適。妹婿来华會駕車,曾擔任過食用油厰市場營運經理,负责送货服務。我做過廣告業,負責处理公司财务、廣告宣傳與開發市场。接着,我們很快就在商業注冊局進行註冊,成立大地發展企業(Great Farm Development Enterprise)。

 只有港式海鮮酒家採用活田雞

         1982年,我們開始供應蛙隻至六間海鲜餐館。由於蛙肉鮮甜滋養,勝過印尼入口的冰凍田雞腿,成爲一道高級佳肴,普通一碟蘆筍炒田雞腿叫价$12012支腿)。聞名的蝦中蝦海鲜樓、香满樓魚翅海鲜酒家、乌節蝦王海鲜楼、福臨門魚翅海鲜酒家、杏花邨魚翅酒家及快活谷魚翅海鲜酒家,先後向我們定貨。為應付接下來的營運資金,我們再集資

$10,000擴大養蛙池及其他設備。

         蛙類是兩棲動物。我們的蛙种来自臺湾,我们買了70隻母蛙,30隻雄蛙,用配種方式自行繁殖小蛙。當母蛙發情時,就將雄蛙放入母蛙專用的池里,池裏置放經過清洗乾淨的水草,要保持水的温度,讓它自行交配。蛙是軆外受精,受精的蛙卵像一大串葡萄,呈黑色,通常數以萬计。當蛙卵孵化成蝌蚪時,就得移到土池的吊網内繼續養殖,因爲泥土的營養成分多元化,并餵以米糠加雞蛋混合煮過的饲料,加速蝌蚪的發育變成小蛙。這時小蛙的肺部日漸發育,當小蛙的尾巴逐漸縮短,四隻小腿長出後,再移到蛙池内。過後,每天還必須将發育較慢的小蛙挑揀出來,移到另一個蛙隻的體積一樣大的小蛙池裏,繼續飼養,這樣做可避免大蛙吞小蛙的雙重損失。

 活田雞每隻六両批發价五元

         通常由蝌蚪過渡到小蛙,损失率為十五个百分比,由小蛙養至成蛙淘汰率个百分比。成蛙的饲料是经過加工處理的小塊猪肺及出货前的小塊鱼肉,费時费力。由于养殖数量、亁飼料及場地的限制,養殖期太長,工作繁複,加重成本的营運。我們每月只能供应四、五次,每次两百隻,所以经常斷货。為了克服這個供求難題,我們向印尼方面訂购野蛙,但因为野蛙跳動挣扎不停,撞得口爛皮傷,損失率太大而放棄。當時,供應的田雞每隻重六両,批发价元。根據1982年銷售记錄,田雞全年供应共5,757隻,营业量 $28,368.50,不敷 $6,629.401983年全年供應量達到10,326隻,營业量 $ 57,291.00,虧损 $1,934.13。供應量雖有增加,但每月開销過巨。後来,政府徵用裕廊及蔡厝港大片的農地,作爲發展建設公共組屋用途。蛙場被迫搬遷,得不到地主的賠償。

         養蛙是長期投資,我們得出結論:一、要有一個有保障的長期租約的農業地段,二、要有清潔的水源,第三、資金要充足,第四,要有冷藏設備加強庫存量,以宰好的蛙肉以公斤方式包裝上市,這樣就能大量養殖並減少蛙隻受傷的損失,第五,改良會浮動的乾饲料,節省勞動力。新加坡寸土黃金,適合地點難找,找到的不是沒有水源,就是不是農耕地。基於不利的因素,198312月,我們決定結束這經營了三年的養蛙業。

         今天,事隔卅年證明,賣田雞粥已經很普遍,需求量大,以宰便冰凍的肉蛙供應。經營田雞的農場經常貨供不繼,還要從台灣及其他地區入口。可見這行業還是有利可圖。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526013
  • 在线: 9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