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与发展/于而凡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推行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这些活动,大大影响了全球各国对古建筑的重视。

以前,人们只对上层宏伟古建筑,像宫廷庙宇之类有所重视,对一般民房视而不见。而随着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推广,好多城市的民居旧群落获得了联合国文联的认可,正式列入受保护的名单。这种世遗项目,离我们较近的就有中国的澳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与槟城,以及越南的会安。这些普通老屋子的入遗,大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旅游业,也让大众对保护旧建筑的重要性有所醒觉。

观察过世界各大都会的,都会发觉,大部分西欧国家的城市,在保留古建筑这方面,都比亚洲国家做得更好。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人口成长的压力,二是经济发展的速度。欧洲国家的人口可说是零成长,而亚洲城市普遍承受人口迅速发展的问题。若欧洲国家是以缓慢从容的脚步完成现代化过程,处在落后局面的亚洲,尽力追赶,在短时间内开展大跃进式的经济建设。

人口的压力,令城市原有的建筑空间已不堪负荷。而旧城落后的设施,也无法支持快速的经济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好多城市规划者选择最简易高效率方式,那就是破旧立新。改造后的城市,一方面确是适应了现代人生活需求,容纳当代社会多样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一方面也令城市失去了历史记忆,忽略了市民在文化与精神上的追求。

如何在维护与发展中取得平衡,是每个城市规划者和都市设计师的挑战。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不同建筑不同地方,应有不同对策。基本上,完整保留经典的中心古城区,把新建筑向四周延展,是最理想的选项,像与慕尼黑。可是好多大城市像巴黎上海,古建筑遍布范围很广,就难采用这方案。而像雅加达,老城区的建筑良莠不齐,也需要改造。而怎样改造,留旧却不拒创新,下面拿几个成功的建筑方案来讨论。

一。古屋新用:基本上保留建筑原貌与主要格局,却完全倾覆了它的空间组织与功能。在修复古物中,最忌以假乱真,新材料的掺和,必须在旧建筑中有明确的区别。

二。前旧后新:保留旧建筑前面几格的格局与外貌,而把后面旧屋完全拆掉,再设立更大更高的新建筑。在这里最忌貌似模糊,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外貌,应展发张力相对应,呈现强力的对比与反差。

三。新旧相间:以旧建筑为中心,在四周添加新建筑。新与旧应该是平等的对话,新不是旧的复制或延伸,在这里忌用旧符号去拼接。虚实相间中,最能看出建筑师对反差组合的敏感度,也最能显示其艺术创意。

 


 

其它留言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1876
  • 在线: 9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