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賞
姓名: 林友賞
筆名: 林友賞
地區: 新加坡 新加坡
介紹:

林友赏,祖籍中国福建同安。1949年出生于新加坡,1969年考获大学先修班文凭,1988年考获新加坡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文凭。曾在当地银行业服务三十余年,2005年起退休至今。

          目前除了是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的会员之外,也是新加坡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文凭毕业生协会、新加坡同安会馆和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的永久会员。

           一生喜欢涂涂写写,完成的各类文章,包括诗歌、小说、杂文、评论、文史研究等等大约有两千多篇,其中的一千多篇发表于新加坡随笔南洋网的个人空间“友赏来了” http://www.sgwritings.com/2550

 

 诗观

     写诗对我而言是很个人的文艺创作,只是内心世界的平凡展现而已。

    写诗源自对生活的领悟和心灵的感动,诗歌只是众多文学形式中的一种,把诗歌看成是文学创作中的瑰宝,把写诗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一回事是给自己一种无形和没有必要的压力和束缚。

一般而言,诗歌的篇幅比起其他的文体,诸如小说、散文、戏剧……简短得多,所以相对而言,诗歌的创作一方面更要求精炼,仔细推敲,同时又要能避免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冗长霉涩、不知所云或高喊口号,而是利用精炼的文字,创造出一首首唯美、动人的诗篇,让人们在阅读时,有一种平易近人,赏心悦目,没有压迫的感觉,同时意境又不流于庸俗。

     有别于其他的文体,一首好的诗歌,‘诗味’不可或缺:要有一点音乐性、节奏简朴、自然、轻快,有点抒情性和想象力,能朗朗上口。

 以上纯属个人对诗歌写作的一点看法,诗歌创作是很个人的一回事,我们无需陷入任何,不论新旧的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的泥沼和困境。有道是“一种米养百种人”,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百家争鸣,唐代诗坛之所以百花齐放,不正是因为思维和创作自由,不受束缚吗? 

                                                           27.3.2013

 

 

作品:

计数器统计

  • 访客: 3138150
  • 在线: 4

東南亞華文詩人網
www.seacpw.com